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图片新闻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永平:“四小机制”领新风 美丽宜居入画来

  • 永平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8日
  • 来源:永平之声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乡村振兴新征程,生态宜居先行动。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大理州永平县,“四小机制”聚势赋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看得见、摸得着:全国文明村、全国文明家庭、国家森林乡村、中华孝亲敬老之星从无到有,云南省美丽县城、文明城市、园林县城、生态文明县从有到优,云南省生态文明乡镇、文明村、美丽村庄、森林乡村和大理州美丽村庄、生态村、最美家庭、绿色最美家庭从少到多。美丽宜居乡村正成为乡村振兴最亮的底色!

“小十星”点亮“五美庭院”

“家家干净,户户清洁”是美丽宜居的基础性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永平县深入开展家洁院绿行动扮靓家园。全国文明家庭段学娟家庭、云南省文明家庭马勋家庭、大理州最美家庭张品良家庭、大理州绿色最美家庭孙桂芝家庭、中华孝亲敬老之星马秉文……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引领全县干部群众向美向善。

一是“五美庭院+十星创建”塑形。以家庭为单位,以院落美、居室美、厨厕美、绿化美、和谐美为目标,开展室内卫生星、厨房卫生星、庭院卫生星、厕所卫生星、屋外卫生星、个人卫生星、农具规范星、物品规范星、庭院绿化星、垃圾处理星创建活动,激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二是“逐户评定+动态挂星”塑性。村党总支书记领头带队,每月一检查、一评比、一公开、一表彰、一整改,公证开展“十星”评比活动,实时给予“增星”“减星”,形成以“星”为荣,创“星”争“星”的良好氛围。

三是“正向激励+反向约束”塑心。建立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针对八星及以上的家庭,给予扫帚、撮箕、毛巾、肥皂、“十星文明户”流动红旗激励,对评星结果不足八星的,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教育,力争评上更多的“星”,形成先进带动后进、群众影响群众的互动氛围。截至今年10月,全县对41965户农户开展星级评定,其中八星级12827户、九星级10777户、十星级5407户。

“小协商”照亮“美丽乡村”

围绕“建什么样的乡村?谁来建?为谁建?怎么建?”四个核心问题,探索总结出“书记院坝(楼宇)协商会”做法,让硬件硬起来,软件强起来。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7个、省级文明单位10个、省级文明村6个、省级美丽村庄3个、省级森林乡村3个、州级美丽村庄7个、州级生态村69个。

一是“四级书记”下沉一线,做足美丽“功夫课”。县、乡镇、村、组四级党组织书记,把会场搬到农家院坝,采取“大伙团团坐、群众说心声、代表提建议、部门做回应”的方式,把政策讲清,把道理讲透,把心气理顺,让群众真正明白美丽乡村建设事关自己切身利益,是自己的“家务事”,自己是主角,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

二是“五美目标”领航引向,唱好美丽“进行曲”。把强民富产业美、生态宜居环境美、整洁舒适庭院美、乡风文明人文美、幸福和谐生活美摆上干事日程,当好工作落实小能手,准确掌握群众有什么、缺什么、要干什么,弄清楚群众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期盼什么,赋予美丽乡村发展之美文明之美,从源头上赋予群众前行力量。

三是“六大攻坚”齐头并进,弹好美丽“协奏曲”。扛起“实”字大旗,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凝聚群众,打响村庄规划提升、农村垃圾治理、改水改厕、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和长效管护机制完善攻坚战,以督促改,改出好环境,改出群众对政策的拥护、对干部的信任。

“小网格”光亮“美丽县城”

把县城视为一个“大网格”,划格而治,用“微网格”筑起“美丽县城”坚强底座。“国家卫生县城”创建通过省级专家技术评估,荣获省级美丽县城、省级文明城市等。

一是一网统管,全域覆盖。将县城区划分为新华、龙坡、曲硐、苏屯四大片区58个网格责任区,整合县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力量,建立由书记、县长担任总网格长的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一网统管、全域覆盖”的网格化工作格局。

二是基层吹哨,部门报到。设立专业网格员,实行环卫管理人员管段、属地人员管块、城管人员管片包保责任制,通过下级联动上级,网格员“指挥”干部,实现上下贯通、一管到底。

三是抓常抓长,见实见效。把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融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立足“清”,执行落实好卫生打扫、垃圾清运、全天保洁、门前三包等长效机制,让制度成为“钢牙利齿”,彻底治理“脏乱差”;着力“变”,强化教育、宣传和引导,努力提升村民素质;聚焦“美”,注重乡风文明与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同向发力,巩固成果,提升品质。

“小美景”提亮“绿美永平”

立足“两山环绕、一河七脉、四库镶嵌”的地理优势,科学有序推进绿美城镇、绿美社区、绿美乡村、绿美交通、绿美河湖、绿美校园、绿美园区、绿美景区提升行动,建成公园绿地22个,街头小游园、口袋公园4个,成功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荣获云南省第九批“省级园林县城”,有48个单位(小区)命名为“省级园林单位(小区)”。

一是规划先行,“三多三少”展特质留乡愁。结合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合理划分村庄类型,优先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遵照“多一点就地取材、少一点花钱购买,多一点乡土气息、少一点水泥味道,多一点文明新风、少一点陈规陋习”,分类分区域增加绿化量,保护好村落周边的山、水、田、林、园、塘等自然资源。

二是循序渐进,“四旁五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充分利用沟渠旁、道路旁、住宅旁、村庄旁,建设小果园、小菜园、小竹园、小花园、苗圃园,大力提升绿化质量,用心用情推动人居环境由“一处绿”向“处处绿”、由“一时美”向“时时美”“处处美”转变。

三是长效管护,“十个好”守住青山绿水花开四季。建立健全组织建设好、特色产业好、环境整治好、集体经济好、乡风文明好、群众参与好、隙地利用好、文化赋能好、网格管理好、长效机制好实施机制,保驾护航“绿美城乡”,让护绿爱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确保美丽乡村容颜不老,村民长久受益。

作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