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信息

【奋勇争先 创优提质】永平:执“精工之笔”绘就沪滇同心“山海画卷”

  • 永平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29日
  • 来源:永平之声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2021年上海市奉贤区与云南省永平县开展东西部协作工作以来,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两地携手共进、合作共赢,“规定动作”不折不扣、“自选动作”有声有色,推动帮扶模式从“输血”转向“造血”,一场产业升级、民生发展、医疗保障、稳定就业为主的东西部协作全面铺开,执“精工之笔”绘就沪滇同心“山海画卷”。

“上海经验+永平实践”谋项目兴产业

坚持“借奉贤经验、兴永平产业”的原则,充分借鉴东部先进经验,通过大手笔谋划、大项目支撑、大品牌引领,将曾经制约经济发展的产业短板变为三产融合推动永平高质量发展的跳板。在推进产业就业双向驱动的实践中,借鉴奉贤园区运营、团队搭建、业务培训、招商理念、市场捕捉等先进经验,投入沪滇资金2150万元,建设7000余平方米的“沪滇产业园”,“筑巢引凤”推动以业安人、以业稳人、以业增收。产业园建成运营,惠及周边群众6892609人,每年可产生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在破解“什么产”与“什么城”融、“产与城怎么融”的问题上,借奉贤“百村经济”经验,投入沪滇资金2500万元建设业态丰富、管理精细的“永平百村”创业示范园,构建以示范园为核心、联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格局。同时,在发展县域“农文旅+X”共享旅游经济的实践中,投入沪滇资金1850万元打造花桥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延伸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农文旅融合产业链。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47亿元,实施各类项目160余个,以“授人以渔”推动帮扶重心前移、产业集聚发展。

“上海市场+永平产品”扩销路促消费

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增收、地方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政府+市场、生产+销售”双向发力的帮扶渠道,依托沪滇帮扶机制搭建农特产品宣传推广平台,通过现场体验、订单采购、展销推介、电商直播等形式,让永平黄焖鸡、厂街枇杷、龙门大坪坦生态茶等优质农特产品入沪及销往东部地区,推动两地供需对接、产销联动、品牌拓展,实现鼓起永平农户“钱袋子”和撑起上海市民“菜篮子”的双赢效果。2021年以来,先后组织20余家农特产品企业赴上海开展产销推介活动10余场次,东部省份帮助西部结对省份采销农特产品销售额累计6107万元。如今,“藏在深闺”的永平农特产品纷纷“出阁”,搭乘消费协作的“快车”,在上海找到了“有情郎”。

“上海资源+永平需求”送医教惠民生

“山有所呼、海有所应”为出发点,依托沪滇协作机制,采取“东才西用、西才东育、东西协同”的联动帮扶模式,在医疗提效、教育提质等民生领域深耕发力。将上海市奉贤区奉城医院与永平县人民医院结成“对子”,采取专家派驻、设备支援、技术输出、临床带教、人才培育等形式,先后派出3批次6名医生,累计接诊患者1600余人次,参与手术指导130余例、开展临床示教200余次、教学讲座60余场次,为永平量身打造立体健康帮扶平台,持续提升县域医疗水平。同时,依托上海先进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奉贤区资源优势,先后派出4名教师到永平县小、初、高职学校任职任教,通过硬件升级和软件赋能双向发力,持续提升县域教育教学水平。

“上海平台+永平劳务”稳就业助增收

立足资源禀赋和两地实际需求,坚持“送岗上门到西部”与“劳务输送到东部”相结合,为当地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一方面,先后引入企业12家,覆盖永平43镇,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送岗上门让村民从“农民”变身“产业工人”,实现群众“家门口就业”。另一方面,强化精准就业帮扶,对口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13787人次,推动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帮助永平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2357人,其中,就近就业1634人、到东部等省份就业723人。在搭建沪滇两地就业“直通车”的实践中,通过提供免费专车、专列、专机,实现全程“点对点、一站式”精准服务,为企业和务工人员牵好线、搭好桥。


作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