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社联动”激发“一老一小”关爱活力
永平县聚焦党建引领,构建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五社联动”机制,摸排出全县留守老人528人、留守儿童2037人、双留守家庭201户、特殊困难家庭60户,并建立关爱结对帮扶机制,助力儿童和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让“一老一小”乐享民生暖阳,着力推动“苍洱阳光幸福工程”提质增效。
聚焦社区平台,凝聚部门合力。依托“爱与陪伴”“爱的守护”“五社联动”等试点项目,积极整合部门资源力量,提升“一老一小”关爱服务质效。县民政局、县教育体育局、县总工会分别牵头组织开展“爱与陪伴”、“复旦·永平2024学生领袖峰会”、“会暖春芽·乐享暑期”等暑假关爱服务托管班20余个班次,同时联合团县委、博南派出所、县妇联、县检察院、县法院、县禁毒办、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消防大队等多部门对托管班儿童进行宣讲,以多元化、多角度的方式为暑托班的孩子们提供了满足儿童发展需求、受保护需求、社会化需求的服务,累计服务儿童达6500余人次。县民政局牵头建成老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助餐点,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康体健身、康复理疗、日间照料、餐食服务、上门服务、守护好“钱袋子”宣讲检查等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运营当天600余名老年人参与活动并就餐,老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每天接待服务老年人120余人次,全县7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累计服务老年人近11万人次,老年幸福食堂和助餐点累计为老年人提供餐食服务3万余人次。
聚焦社会组织载体,提升服务能力。加大对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永平县有省级社工站1个、社工类社会组织3家,其中对永平缘爱行动服务中心、永平县关爱1+1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进行重点培育,在社会救助“物质+服务”、“爱的守护·乐享夕阳”、“爱与陪伴·关爱成长”等“一老一小”关爱服务项目中,通过社会工作小组、个案方法,以多元化、多角度的方式为儿童和老年人提供发展需求、受保护需求、社会化需求的个性服务,切实增强社会组织服务水平,通过“爱的守护·乐享夕阳”活动开展,永平县互助养老模式初步形成,社区广大老年人互帮互助的能力和意识得到提升。
聚力社工支撑,强化专业服务。积极鼓励社工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及县、乡、村、组从事社会工作相关人员报名参加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目前共有社工819人,其中持证社工24人。依托社会工作服务站点、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等,发挥社工桥梁纽带、驱动增能作用,建立关爱服务队伍,开展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通过定期上门入户、电话沟通、视频等方式,分层分类的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激发不同对象和监护人的潜能,目前已开展707人次,真正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聚力志愿服务,发挥服务优势。紧紧围绕“一老一小”服务需求,设计并组织实施相关志愿服务项目,积极动员社区党员、社区居民、下沉党员、返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培育一批常态化参与“一老一小”服务工作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以“村(社区)团组织+社工+志愿者”的运行模式,充分整合缘爱行动志愿者协会和“返家乡”大学生、复旦大学赴永平开展“复旦·永平2024学生领袖峰会”等工作力量,开展留守儿童入户走访、课业辅导、亲情陪伴等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长期与江苏南通海安市鸿雁志愿服务大队合作,为留守儿童点亮“微心愿”等,切实提升社会志愿服务水平。县中心敬老院挂牌为云南省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基地,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第三附属医院专家、学校校友代表、护理学院专家、老师和同学为敬老院入住人员开展义诊活动和护理培训,切实提升老年人护理水平和健康生活理念。
链接社会慈善资源,凝聚关爱合力。积极链接各类慈善资源,开展“一老一小”关爱服务。链接到“刘校基金会”为瓦畔和瓦金村完小捐赠校服200套、大理州装饰行业协会为杉阳镇第二中心幼儿园捐赠座椅和床80套、复旦基金会留守、困境儿童关爱资金7万多元;积极向上海奉贤区民政局争取到项目资金60万元,用于银江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争取到奉贤区社会组织捐赠资金5万元,用于北斗乡北斗村聂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备购置购置;向州慈善会争取到毛毯70张、防寒服50件、军用棉被35张、儿童发放关爱包109套发放给全县“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特殊困难人群。通过链接社会慈善资源,搭建企业与社会的爱心桥梁,凝聚各界力量,弘扬慈善精神,营造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