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质量状况
(一)水环境
2006年我州各级环境监测站分别对漾弓江、清水河、礼社江、澜沧江、沘江、黑惠江、弥苴河、罗时江、永安江、万花溪、白石溪、波罗江、西洱河、白鹤溪及洱海、茈碧湖、西湖、海西海、大龙潭、黄龙潭的水质进行了环境质量监测、共设测点52个,监测结果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照,结果如下:
符合Ⅰ类水质标准(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测点无。
符合Ⅱ类水质标准(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的测点占9.6%。
符合Ⅲ类水质标准(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的测点占59.6%。
符合Ⅳ类水质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的测点占13.5%。
符合Ⅴ类水质标准(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的测点占5.8%。
超过Ⅴ类水质标准限值的测点占11.5%。
各湖泊、河流的水质类别分别评价如下:
洱海属Ⅲ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
茈碧湖属Ⅱ类水质符合其水功能类别。
海西海属Ⅱ类水质符合其水功能类别。
西湖属Ⅳ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总氮。
大龙潭属Ⅱ类水质符合其水功能类别。
黄龙潭属Ⅱ类水质符合其水功能类别。
漾弓江属Ⅱ类水质符合其水功能类别。
清水河属Ⅲ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溶解氧。
礼社江属Ⅲ类水质符合其水功能类别。
澜沧江属Ⅳ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生化需氧量和总氮。
沘江属Ⅲ类水质符合其水功能类别。
黑惠江属Ⅳ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生化需氧量、总氮和总磷。
弥苴河属Ⅳ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溶解氧和总氮。
白石溪属Ⅲ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和总氮。
西洱河属劣于Ⅴ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总氮。
罗时江属劣于Ⅴ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总氮。
永安江属劣于Ⅴ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化学需氧量和总磷。
波罗江属于Ⅴ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挥发酚、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总氮。
万花溪属Ⅲ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总氮。
白鹤溪水质劣于Ⅴ类标准,主要污染物为氨氮、生化需氧量、总磷和总氮。
(二)大气环境
2006年,州内有大理市、宾川县、巍山县、祥云县、弥渡县和鹤庆县等6个市县进行了大气监测,设测点6个,监测数据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对照,祥云县的环境空气质量均符合一级标准。宾川县、巍山县、大理市、弥渡县和鹤庆县等5个县城的环境空气质量均符合二级标准(适用于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大理市设有3个降水监测点,降水的pH值在6.58—9.05之间,均值为7.584,无酸雨出现。鹤庆县环保局设1个降雨监测点,降水pH值在6.72—6.91之间,均值为6.83,无酸雨出现。
全州大气环境质量趋于稳定。
(三)声环境
2006年,州内有大理、宾川、弥渡、洱源和鹤庆5个市县进行了交通噪声监测,设测点92个,等效声级值范围分别为:大理市62-80.4分贝;宾川县城57.4-63.6分贝;洱源县城66.0-70.4分贝;弥渡县城59.0-73.4分贝;鹤庆县城63.7-78.9分贝。与2005年相比,宾川县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值均有所降低,大理市、洱源县、鹤庆县、弥渡县则有所上升。
2006年州内有大理、弥渡、宾川、洱源、巍山和鹤庆6个县城进行了功能区噪声监测,设测点24个,按照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评价,所测1至4类区域的环境噪声等效声级超标率分别为:大理昼间超标0.0%-40.6%,夜间超标0.0%-87.5%;宾川昼间超标25.0%-93.8%,夜间超标0%-100%;洱源昼间超标0.0%-59.5%,夜间超标0%-25.0%;弥渡昼间超标0%-18.8%,夜间超标0%-25%;鹤庆昼间超标0.0%-87.5%,夜间超标12.5%-25.0%;巍山昼间超标6.3%-68.8%,夜间超标37.5%-87.5%。与2005年相比,大理市、洱源县、弥渡县的功能区噪声等效声级值均有所下降,宾川县、鹤庆县、巍山县内的功能区噪声等效声级值均有所上升。
二、工业“三废”污染物排放及治理
(一)工业废水
全州工业重复用水量比上一年增加6.96%;全州工业废水排放量比上一年减少4.9%。
1、工业废水排放量611.14万吨。
其中:重点工业472.42万吨,非重点乡镇工业138.72万吨。
2、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837.42吨。
其中:重点工业227.11吨,非重点乡镇工业610.31吨。
(二)工业废气
全州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169.26亿标立方米。
1、工业烟尘排放量6636.87吨
其中:重点工业2536.87吨,非重点乡镇工业4100.00吨。
2、工业粉尘排放量2265.99吨
其中:重点工业296.46吨,非重点乡镇工业1969.53吨。
3、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9707.38吨
其中:重点工业8168.18吨,非重点乡镇工业1539.20吨。
(三)工业固体废物
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85.67万吨
其中:重点工业80.83万吨,非重点乡镇工业4.84万吨。
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46.40万吨
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54.16%
4、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27.47万吨
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11.77万吨
6、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0.025万吨
其中:重点工业0.015万吨,非重点乡镇工业0.01万吨。
“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22912.4万元
三、城镇生活污染物排放情况
1、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1501.44万吨
2、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6916.64吨
3、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8020吨
4、生活烟尘排放量4234吨
四、工业污染治理投入及排污收费
1、全州当年征收排污费657.8万元
2、污染治理项目本年完成投资合计2302.9万元
其中:废水治理35.1万元,燃料燃烧废气治理76.0万元,工艺废气治理116.8万元,工业固体废物治理2075.0万元。
3、本年施工项目11个。其中,竣工项目数11个。
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大理市是云南省纳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15个城市之一。2006年度,大理市环境空气质量为Ⅱ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9.40%,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91.67%。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7.92%,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82.27%,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为99.2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29.41%。
2006年度,大理市大理省级经济开发区烟尘控制区、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工作完成,于2006年12月通过云南省环保局组织的验收。开发区辖区内22.68平方公里面积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从整体上提高了大理市城市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的能力。
2006年大理市人民政府发布《大理市辖区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有毒有害不易降解塑料制品的通告》,大理市禁止白色污染工作全面展开,通过广泛宣传和较大规模的集中整治,对白色污染全市辖区内白色污染违禁品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的监管效果明显,禁白工作初见成效。
六、自然生态保护
1、自然保护区总数30个
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4个,地市级24个。
2、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2.44万公顷
3、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州面积的7.77%
七、环保系统能力建设
1、全州环保系统机构数51个
其中:州级7个,县(市)级35个,乡(镇)级9个。
2、各级环境监测站数13个
其中:州级1个,县(市)级12个。
3、全州环境监察机构13个
其中:州级1个(支队),县(市)级12个(大队)。
4、州级环境科研机构1个
5、本年全州环保系统实有人数319人
八、全州环境污染事故、信访工作情况
1、本年群众信访总数162件
其中:水污染29件,大气污染68件,固体废物污染4件,噪声污染50件,其他污染11件;当年办结138件。
2、全年接待群众来访138批次
其中:水污染26批次,大气污染77批次,固体废物污染7批次,噪声污染28批次。
3、全年发生一般性污染事故3件,无重大污染事故发生。
九、2006年大理州环保大事记
十、2006年洱海保护治理大事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