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环境公报
  • 索引号: 15239276L/2021-00115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 大理州生态环境局
  • 成文日期:
  • 主题词:
  • 体裁:

大理白族自治州2020年环境状况公报

  •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07日
  • 来源: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一、综述

2020年,在州委、州政府和省生态环境厅的坚强领导下,全州生态环境系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争当全国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标兵”的目标,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勇于担当,负重前行,坚决打赢以洱海保护治理为重点的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0年,全州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全州12县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9.7%;2020年全州国考、省考的断面优良水体和劣Ⅴ类水体比例分别为90%、10%;全州12县(市)22个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生态环境部发布,洱海水质为优、中营养。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二、环境质量

水环境

【地表水环境】

2020年大理州各级环境监测站分别对州内红河、长江、澜沧江等三大水系的6个湖泊、25条河流进行了水环境质量监测,共设61个测点。监测结果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用《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2011〔22〕号)评价,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表1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

全州水环境质量总体评价结果如下:

水质类别符合Ⅰ类的测点有1个,占1.6%;

水质类别符合Ⅱ类的测点有26个,占42.6%;

水质类别符合Ⅲ类的测点有26个,占42.6%;

水质类别符合Ⅳ类的测点有6个,占9.8%;

符合Ⅴ类水质标准的测点有1个,占1.6%;

劣于Ⅴ类水质标准限值的测点有1个,占1.6%。

1.洱海流域之内的测点有36个,水质评价结果如下:

水质类别符合Ⅰ类的测点有1个,为海西海。

水质类别符合Ⅱ类的测点有11个,分别为:洱海喜洲上层、湖心0下层、湖心、小关邑、北部湖心、弥苴河江尾桥断面、弥苴河银桥村断面、波罗江入海口断面、万花溪喜洲桥断面、茫涌溪石岭村断面、白石溪白石溪桥断面。

水质类别符合Ⅲ类的测点有19个,分别为:洱海双廊、湖心1、桃源、龙龛、塔村、湖心3、石房子的上、下层14个测点,喜洲下层,湖心0上层,茈碧湖、永安江江尾东桥断面、白鹤溪丰呈庄断面。

水质类别符合Ⅳ类的测点有5个,分别为西湖、罗时江沙坪桥断面、罗时江莲河村断面、永安江桥下村断面、中和溪甘家村断面。

2.洱海流域之外的测点有25个,水质评价结果如下:

水质类别符合Ⅱ类的测点有15个,分别为小湾水库大坝左岸、渔泡江新民大桥断面、平川河盘口箐断面、礼社江(元江源头)回辉登断面、李仙江安定断面、南诏镇西河原巍南公路收费站断面、澜沧江功果桥断面、沘江交汇口断面、黑惠江剑湖断面、黑惠江徐村桥断面、黑惠江玉津桥断面、漾濞江羊庄坪水文站断面、银江河博南镇晃桥断面、顺濞河顺濞桥断面、永平河(银江河)水泄断面。

水质类别符合Ⅲ类的测点有7个:漾弓江中江断面、礼社江龙树桥断面、巍山河多依井大桥断面、沘江金鸡桥断面、沘江石门断面、沘江大练登断面、西洱河闸门断面。

水质类别符合Ⅳ类的测点有1个,为剑湖。

水质类别符合Ⅴ类的测点有1个,为漾弓江逢密桥断面。

水质类别劣于Ⅴ类的测点有1个,为西洱河四级坝断面。

备注:洱海北部湖心、礼社江(元江源头)回辉登断面、李仙江安定断面、黑惠江剑湖断面、顺濞河顺濞桥断面、永平河(银江河)水泄断面为“十四五”新增国控点位。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2020年全州6个地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洱海一水厂、洱海二水厂、洱海三水厂、鸡舌箐五水厂、洱海凤仪水厂、洱海六水厂年度达标率均为100%。

2020年全州16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年度达标率均为100%。

大气环境

【环境空气质量】

2020年,全州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12个县(市)年评价结果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按日均值评价,12个县(市)优良天数比例在99.5%~100%之间,其中大理市优良天数比例为99.7%,出现轻度污染1天,超标污染物为臭氧。宾川、弥渡、巍山、南涧、祥云、洱源、鹤庆7个县优良天数比例均为100%,全州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9.81%。

【降水和酸雨】

2020年大理州开展降水酸度监测的有大理市和鹤庆县,其中大理市降水pH值范围为4.62-8.64之间,累计监测到酸雨6次,酸雨频率为4.4%;鹤庆县降水pH值范围为6.91-7.31之间,无酸雨出现。

声环境

【区域声环境】

2020年,大理市、祥云县、弥渡县开展了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大理市布设测点126个,祥云县布设测点145个,弥渡县布设测点55个。根据监测结果统计,大理市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年平均等效声级为50.4分贝,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二级,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祥云县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年平均等效声级为53.1分贝,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二级,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弥渡县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年平均等效声级为49.7分贝,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一级,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好”,夜间区域环境噪声年平均等效声级为43.0分贝,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二级,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

【道路交通声环境】

2020年,大理市、洱源县、弥渡县开展了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大理市布设测点50个,洱源县布设测点4个,弥渡县布设测点19个。大理市昼间的道路交通噪声年平均等效声级为69.1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强度为二级,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为“较好”。洱源县昼间的道路交通噪声年平均等效声级为62.2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强度为一级,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为“好”。弥渡县昼间的道路交通噪声年平均等效声级为63.2分贝,夜间的道路交通噪声年平均等效声级为51.4分贝,昼间和夜间道路交通噪声强度均为一级,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均为“好”。

【城市功能区声环境】

2020年,大理市、洱源县、鹤庆县、弥渡县开展了功能区噪声监测。大理市、鹤庆县、弥渡县布设测点分别均为7个,洱源县布设测点3个。大理市除4类区夜间超标外,1类、2类、3类功能区昼间和夜间以及4类区昼间均达标。洱源县、鹤庆县、弥渡县开展监测的各功能区昼间和夜间均达标。

自然生态环境

【森林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

根据《云南省2020年森林资源主要指标监测报告》,大理州2020年森林面积185.50万公顷,较2019年的178万公顷增加了7.5万公顷,增长4.21%;2020年森林覆盖率65.51%,较2019年的62.86%增长2.65%,增幅4.22%;森林蓄积量为1.2074亿立方米,较2019年的1.1500亿立方米增加了0.0574亿立方米,增长4.99%;乔木林(不含乔木经济林)每公顷蓄积量76.3立方米/公顷,较2019年乔木林(不含乔木经济林)每公顷蓄积量74.2立方米/公顷,增加了2.1立方米/公顷,增长2.83%。

【湿地】

根据《云南省2020年湿地资源监测报告》,2020年全州湿地面积67084.77公顷,比2019年度增长1632.81公顷,占大理州面积的2.36%,其中:自然湿地50645.58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75.49%(包括河流湿地19281.54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28.74%,湖泊湿地28074.24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41.85%,沼泽湿地3289.80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4.90%);人工湿地16439.19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24.51%。全州湿地受保护面积为41867.62公顷,湿地保护率62.41%,比2019年度增长3.08%,自然湿地保护率66.97%,比2019年度增长1.01%。全州认定省级重要湿地6处,12县(市)均完成第一批一般湿地认定工作,认定面积24364.39公顷。全州已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建成省州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5个。

【自然保护区】

全州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自然保护区29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3个、州级23个),总面积达18.3万公顷,占全州面积的6.2%。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类型较为齐全的自然保护区体系。

【物种】

截至2020年,全州已查明的物种有5315种,其中高等植物4249种,包括湿地植物606种,占全省的21.94%;陆生野生动物763种,其中:爬行类动物24种,兽类98种,鸟类641种;湿地脊椎动物208种、软体动物76种、节肢动物19种。

三、措施与行动

抓实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2016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涉及大理州的32个反馈问题、2017年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反馈大理州的55个问题、2018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高原湖泊环境问题专项督察涉及大理州的18个反馈问题,完成整改,并持续加强。

水、土、气“三大战役”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紧紧围绕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责任书目标任务要求,全州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并持续改善;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地下水质量总体保持稳定。2020年国考、省考的断面优良水体和劣Ⅴ类水体比例分别为90%、10%,完成省下达的水环境约束性目标任务。

“十三五”期间,洱海水环境治理稳步推进,入湖污染负荷明显削减,洱海水质总体保持稳定;水生态修复取得积极进展,草、藻、鱼、鸟等动植物的种群和结构不断优化,生物多样性稳定向好,沉水植被面积恢复到34平方公里、净增70%,一度消失的“水质风向标”海菜花重现洱海;水资源保障总体稳定,2020年底洱海水位为1965.68米,为近五年最高水位。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2020年,大理州压实省、州土壤重点监管企业落实污染防治责任,制定土壤环境自行监测计划并开展自行监测工作;强化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农用地调查成果运用,科学划定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完成203个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信息核实确认、风险筛查结果纠偏、风险等级初步判定;完成13个重点行业在产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15个关闭搬迁疑似污染地块采样调查;建立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全口径清单51家,完成16家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源整治,实施13个重金属减排项目,国家、省核定全州削减重金属3440.22千克、削减15.06%;全面打响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多部门危险废物规范化联合考核,转移处置各类危险废物36488.55吨,综合利用各类工业固体废物3410136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建立卫生健康、生态环境医疗废物联合监管工作机制,医疗废物处置实现全州乡镇全覆盖,收集处置医疗废物2530.174吨(其中涉疫29.45993吨);超额完成省级下达大理州“十三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270个,实际完成281个、完成率达104.07%;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不断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逐年提升,洱海流域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乱泼乱倒得到有效管控;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编制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总体方案,完成262座加油站946个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完成率100%;大理州长江经济带30座尾矿库风险评估、应急预案、污染防治方案编制、污染治理等五个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完成,完成率100%。以洱海流域为重点,强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三禁四推”,农业面源污染减量行动取得新突破。全州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超标或因疑似污染地块(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确保了土壤环境安全。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严格落实《大理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大理市全年环境空气优良率99.7%,其它11个县县城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优良,完成年度考核目标任务。全州烟气脱硫、脱硝、除尘超低排放改造工程项目完工率达100%。排查出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95台,淘汰95台,完成率100%。全州12县(市)完成城市建成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排查全州1297家企业,界定为“散、乱、污”企业737家,完成率100%。淘汰黄标车10236辆、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老旧货车1632辆,完成率均达100%。全面完成大理州机动车遥感监测系统建设任务,并联网。建立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清单,完成油气回收装置改造加油站257座,改造率100%。

生态环境保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

持续推进《大理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2014-2020年)》三年实施方案,在五大优先领域推进落实30个优先项目,实施监测、研究和保护项目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严格检疫,严防外来物种入侵。依托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持续开展监测工作,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收容救助、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等相关工作持续推进。

【自然保护区建设】

按照国家、省部署,开展“绿盾2020”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管理工作,对全州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启动全州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工作,初步完成外业调查工作。完成全州48个自然保护地摸底调查和整合优化预案编制工作。

【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

全州每年实施森林重点管护1468万亩,同时对集体商品林1534.48万亩实施监管,实际管护面积3011.05万亩。2020年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1096.82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702.07万亩、省级公益林394.75万亩;公益林建设5.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0.8万亩,封山育林4.7万亩。

2020年,全面完成省下达我州2019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建设任务2.17万亩(跨年度实施)。

【水土保持】

积极做好全州水土保持工作,2020年全州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75.49平方公里。完成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完成治理面积的61.48平方公里。

开展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工作,组织好水土保持信息管理平台应用,按时完成水利部下发的414个、省水利厅下发的86个疑似违法违规项目图斑的现场复核、违法查处、全面总结等工作。

【农村环境保护】

2020年,全州累计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69.81万亩次。抓实化肥农药减量工作,制定下发了《大理州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工作方案》,推动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为主的种植业绿色发展,完成绿色防控416.38万亩次、统防统治399.36万亩次。全州化肥使用量为103691吨,比2019年减少2.2%;全州农药使用量为2818吨,比2019年减少2.59%。统筹推进全州废旧农膜回收利用。2020年,全州使用地膜5973吨、回收4819吨,回收率80.7%,全州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89.07%。2020年,洱海流域实施以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为主的绿色生态种植30万亩(其中完成绿色有机种植1.6万亩)。持续巩固畜禽禁养区46个规模养殖场关停搬迁成果,印发实施《洱海流域散养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案》,累计建成有机肥加工厂2座,畜禽粪便收集站25个,2020年共收集处理畜禽粪便16.15万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6.91%。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82843座、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公厕369座。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2020年,完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创新洱海流域治理体系、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制定《苍山保护管理条例》相关配套实施办法等8个要点9项改革任务。截至2020年底,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共完成63个改革要点105项改革工作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

持续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洱源县获评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截至目前,全州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1个,省级以上生态文明县(市)8个,比例达66.7%,省级以上生态文明乡镇103个,创建比例达91.96%。

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

2020年,全州共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258项,完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1620项,涉及固定资产投资1135.01亿元。全州共计核发新版排污许可证401份,其中洱海流域127份。

环境执法

【环境行政处罚】

2020年,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出动执法人员5562人次,检查企业1757家次,其中,重点排污单位97家次,一般排污单位159家次,与其他部门联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14次。2020年全州共办理96件环境行政处罚案件,罚款金额888.1328万元。全州共办理“四个配套办法”案件2件(其中移送公安拘留1件、查封扣押1件),有力地打击和遏制了全州环境违法行为。

【环境应急】

受理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申请并予以备案,修订编制《大理白族自治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20年全州未发生突发环境事件。

【辐射环境管理】

2020年共办理辐射安全许可69家,其中延续23家,重新申领34家,新申领12家。至2020年底全州《辐射安全许可证》持证单位共182家,其中:医疗机构162家、生产单位14家,其它6家。至2020年底,全州未发生辐射事故。

【宣传教育】

2020年,大理环保微信和微博平台共发布1679条信息。以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和绿色创建为抓手,不断提升民众生态环境意识。目前,全州已创建省级“绿色学校”60家,省级“绿色社区”21家,环境教育基地5家。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六个一”环保宣传系列活动。积极开展对外交流,由中国环境报社、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大理州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以“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题的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厅局长论坛12月11日在大理举行。加强对外宣传和舆论引导,在生态环境部“两微”平台、《中国环境报》《云南日报》《大理日报》、大理机关党建等主流媒体、新媒体刊登大理环境保护工作动态9篇,召开新闻发布会两次。

【环境信访】

2020年,大理州共受理信访投诉件1134件,其中:州级受理105件,“12369”环保举报管理平台受理391件,已全部办结。共接待群众来访111次,在信访投诉的办理中积极宣传和普及生态环境知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