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发展计划报告
  • 索引号: 15239276L/2019-00738
  • 发布机构: 大理州发展改革委

关于大理白族自治州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07年02月07日
  • 来源: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200727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正贤

各位代表:

我受州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全州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安排意见,请予审查,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州人民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良好局面。州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良好。

(一)坚持科学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增强

全州各级各部门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创新发展理念,在发展中抓调控,在调控中求发展,着力解决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据测算,全州实现生产总值275.28亿元,同比增长13.3%,超过预期目标3.3个百分点。经济运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今年四个季度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0.3%12.5%12.6%13.3%。全州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39.36亿元,同比增长18%,超过预期目标8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75亿元,同比增长19.1%,超过预期目标9.1个百分点。

(二)着力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有效推进

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一产业完成76.73亿元,增长8.4%;第二产业完成97.92亿元,增长20.6%;第三产业完成100.63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上年的2933.337.7调整为27.935.636.5,一产、三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下降1.1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而二产增加值比重则上升了2.3个百分点。呈现出一产、三产逐步优化,二产业比重继续上升态势。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2006年粮食总产量达127.9万吨,粮经种植比例由上年的70.229.8调整为71.428.6。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核桃、梅果、奶牛、茶叶等优势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初步建成。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肉、蛋、奶产量达34.11万吨、2.28万吨、19.04万吨,分别增长5.2%5.9%7.7%。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思路,全年整合各类扶贫资金2.76亿元,完成了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程年度任务;全年投入4708.89万元,完成了12个小康示范村建设年度计划,有效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二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工业发展上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倍增计划”提前一年完成。祥云飞龙公司8万吨电铅生产线等一批工业发展项目相继投产并发挥效益,以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增产,推动了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同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11.78亿元,同比增长27.7%;工业增加值80.09亿元,同比增长22.3%。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较好,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3%。六大工业主导产业加速壮大,烟草产业实现产值29亿元,增长2.6%;优势农畜产品深加工业实现产值30.4亿元,增长7%;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实现产值13.02亿元,增长43.1%;矿冶业实现产值31亿元,增长82.4%;机械制造业实现产值24亿元,增长29%;电力工业实现产值15亿元,增长21%。六大工业主导产业实现产值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7%。建筑业发展加快,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7.83亿元,同比增长13.6%

服务业继续稳定发展。邮电通信、物流、社区服务、旅游、会展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快,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90.3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181.87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45.99亿元和23.19亿元。旅游支柱产业地位继续巩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景点建设得到加强,旅游业发展创下历史新高。全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86.56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57.2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4.8%15.6%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发展活力增强

围绕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各项改革有序展开,一些重点领域改革有所突破。第二轮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进入扫尾阶段,大理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改革工作全面结束,下关汽车运输经贸总公司、云南省第一公路桥梁工程公司等几户企业的深化改革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企业投资自主权全面落实。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部门预算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税费改革继续深化,农民负担大幅减轻。县乡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进展顺利,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积极稳妥推进电价、水价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认真组织落实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积极做好油运价格联动措施的落实和出租车行业的稳定工作。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先后成功引进了云南铜业集团开发弥渡九顶山铜钼矿、云南国资水泥有限公司在云龙县新建水泥生产线和对剑川县水泥厂进行改扩建等一批项目。全年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89项,引进州外到位资金23.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5%。外贸出口产品、市场结构单一,受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和征收出口关税的影响,我州产品出口下降。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4663万美元,同比增长15.8%;其中出口总额3600万美元,同比下降8.9%

狠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积极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活力增强。全年全州私营企业已发展到2725户,比上年增加251户,从业人员50581人,比上年增加4875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完成的增加值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3.5%,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促进全州经济较快发展的主要力量和扩大就业的重要载体。

(四)强化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增强

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情况下,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认真研究各项措施,不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实审批制、核准制、备案制等投资管理制度,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争取到国债和中央、省预算内重点建设项目扶持资金达6.36亿元,比上年增长6%,使全州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73亿元,同比增长30.1%

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重点建设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全州96个重点建设项目,已开工86项。交通上,祥临公路、大凤公路、兴盛大桥、关魏公路等项目正抓紧施工;平甸公路、云龙石门至大粟树公路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大理机场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大丽铁路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建设进度较快;大瑞铁路、大丽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大瑞铁路项目建议书已获国家批复,有望在近期开工建设。能源建设上,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小湾电站建设进度加快,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已完成,并通过州级验收;西部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洱源惠安电站、永平县大湾塘二级电站、漾濞沙坝电站、云龙红土田电站等项目正抓紧建设,部分已竣工。大理风电场、功果桥、龙开口、鲁地拉等国家和省大型电站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大理风电场工程项目已通过省核准。水利建设上,南涧母子垦、巍山五茂林水库、洱源茈碧湖水库改扩建和大理三哨、祥云新兴苴、弥渡黑泥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项目正抓紧实施;云龙天池正抓紧进行扫尾工作;水利血防及安全饮水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进展顺利。社会事业上,大理全民健身中心、州医院门诊综合楼、州中医院住院大楼、州财贸学校迁建、洱源宁湖小学搬迁、龙山行政办公区二期工程建设进展较快,部分已竣工投入使用。州农业学校扩建、祥云四中新建等项目正在抓紧实施;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部分学校已完成年度计划。省安排我州220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程正在组织实施,州、县安排的366个村委会办公用房建设已基本完成。

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2006年列入州扶持的16个重点前期工作项目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任务。实现了当年建成投入使用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向上争取一批,储备论证一批的目标。

(五)注重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收入消费同步增长

就业工作力度加大。积极开展职业技术指导和培训,多渠道扩大社会就业,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全州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8916,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180人。继续将劳务输出作为扩大就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年共输出劳务人员5.27万人次。年末,全州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具体困难。农村特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开始启动实施,全州有21527人纳入农村低保对象;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扩大到6.31万人,比上年增加2900人。全州农村养老保险逐步推广,全年新增参保人员6360人。城镇基本养老、失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参加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分别为12.12万人、19.72万人和8.85万人;占预期目标数的105.2%100.5%104%。全州参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率达100%,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均达93%以上。

旅游、商贸流通、餐饮等能较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服务业发展加快,劳务输出工作得到加强,城乡就业岗位增加。同时,通过免除农业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176元,同比增加1202元,增长13.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31元,同比增加180元,增长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比年初增加26.27亿元,人均储蓄存款增加763元。由于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汽车、住房、通讯、信息、教育、餐饮等成为消费增长和消费升级的主要拉动力。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1.34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27.5平方米。其中,大理市农村人均居住面积32平方米。大理市百户居民民用汽车拥有量达5辆,大理市百户居民手机拥有量达175部。全年,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84亿元,同比增长15.1%,超过预期目标5.1个百分点。

(六)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实施大项目推动大建设,大建设带动大发展战略,继续加大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力度,加快县城和中心小城镇建设步伐。建成了漾濞县城城市防洪工程、剑川县城供排水工程、南涧县城老城区改造一期工程等一批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和大凤公路绿化等工程。大理波萝江沿岸综合管网工程、祥云县城供排水一期工程、大理市东城区二期供排水工程、大理环洱海(上河至登龙河段)截污干渠工程、大理市洱海公园改造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进程加快。2006年,全州城镇化率达26.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年有7个县市财政总收入突破1亿元,各县市各展所长、竞相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继续加大对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事业上,全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免除杂费政策的学生达41.39万人,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达17.11万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全面完成,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年完成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招生10.43万人,中专和职业高中招生8581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科技装备建设不断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覆盖5个县市、122.26万人,使“参合”农民就医负担明显减轻。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年末,全州户籍总人口为343.9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4‰以内。

(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洱海湖滨带生态恢复建设工程、洱海面源污染控制建设等洱海保护治理“六大工程”稳步推进,洱海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成效明显,洱海水质全年总体保持在Ⅲ类。依法开征了洱海资源保护费。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严把项目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继续加强环保监察执法,工业污染监管、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大,农村环保工作逐步开拓,群众环境意识明显增强,重点地区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南涧、云龙生态茶园建设项目正在抓紧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农村能源建设等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完成退耕地还林0.9万亩,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25.35万亩;义务植树926.17万株,封山育林完成新封面积23.9万亩;完成沼气池新建2.23万户、节柴改灶23916户。生态建设得到加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州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农业基础还不牢固,产业化程度还不高,以及受旱灾的影响,库塘蓄水不足,对2007年工农业生产将产生较大影响。二是在如何全面准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方向和力度,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发展上还需下大功夫。三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我州实现加快发展、协调发展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困难和不足,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意见

2007年是继往开来、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的重要一年。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打牢发展基础,加快改革开放、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上,进一步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改善人民生活,力争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确保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1、生产总值增长12%,其中一产增长5%、二产增长16%、三产增长11%以上;

2、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12%以上;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

5、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

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左右;

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以内;

8、新增城镇就业1.9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

1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以上。

以上预期目标是根据州委提出的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大理的要求,按照全州“十一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在综合分析2007年的宏观环境和发展条件、充分考虑需要和可能的基础上提出的。体现了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重点的要求。实现这些目标,主要应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按照稳步发展农业、做强做大工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思路,努力促进我州的产业结构调整,预期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6.136.837.1左右。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巩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切实抓好农作物的种植和田间管理,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88万亩左右,力争粮食产量达到129万吨。确保138.5万担烤烟收购计划的完成。坚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加快发展优质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继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争取创建一批优质安全农产品知名品牌。抓住国家财政对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加大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扶持,加强县乡村公路、农田水利工程、水源保护、防洪工程以及山区“五小”水利工程、高稳产农田等建设;加快乡镇兽医站、卫生院(室)和文化站等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检验检测设施和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协调,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力争全年培训农民10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万人以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继续实施好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程,力争解决4.2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积极推进13个小康示范村建设,做好省财政预算内投资支持的新农村典型示范村建设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保持工业快速发展。坚持工业强州发展战略,抓好重点地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发展,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大力度解决好重点工业企业在资金、原材料、能源、运输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完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和融资担保机制、创新担保方式,拓宽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渠道筹集资金,继续加快县级工业园(小)区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度,增强园区产业吸纳能力和服务功能,为工业企业进入园区创造条件。加大工业投入力度,推进洱源县金属钛生产线等一批工业发展项目的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投产。积极支持烟草、优势农畜产品深加工、建材、矿冶、机械制造和电力等重点行业加快发展,确保工业高速增长,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预期全年工业现价总产值突破250亿元,增长19%以上。

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城镇休闲、娱乐等一批基础设施,提升商贸、运输、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的服务能力。引导金融、通讯、保险等服务业通过加强管理,提高服务功能。积极发展工程咨询、招标代理、法律、会计等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物流园区。实行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加快大理旅游二次创业工作的实施,加大旅游推介力度,深度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做强旅游经济。预期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6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6亿元以上。鼓励居民增加住房、教育、文体、医疗保健、汽车、旅游、信息服务等方面消费,培育消费热点,大力拓展新的消费领域,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加大农村市场秩序整顿和涉农收费检查力度,积极引导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商贸业态向农村延伸,努力扩大农村消费。预期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80亿元、增长11%以上。

(二)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滇西中心城市建设,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快推进大理市海东片区规划及开发建设。继续抓好洱海公园建设改造项目、大理市波罗江沿岸综合管网工程、大理市兴盛北路等项目的竣工收尾,实施好祥云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场、大理医疗废物处置场、宾川县城供水工程、祥云县城供水工程、云龙县城供水工程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工业、商贸、物流、房地产、社会服务等城镇优势支撑产业,积极推进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各县县城和小城镇加速发展,加快推进全州城镇化进程。力争全州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达28%

(三)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围绕大项目推动大建设,大建设带动大发展,不断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打牢发展基础。2007年需要实施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重点建设项目主要在能源、交通、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保、城镇建设、社会事业等方面。要积极落实建设条件,加大资金筹措、征地拆迁、督查服务力度,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

交通能源建设上,积极配合国家和省抓好大丽铁路、大瑞铁路、大丽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广通至大理铁路复线的前期工作,争取年内获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抓好大理市国道214线大理至凤仪段改扩建、大凤路西环线至洱海景观联络线、云龙县金六二级公路漕涧连接线、国道214线弥渡果()—河()公路一期工程等项目竣工收尾,实施好大理机场改扩建工程、关巍公路、大理市兴盛大桥、大理港下关码头等项目建设,实施平甸线公路和云龙石门至大栗树公路改造工程,争取实施弥渡密祉公路、南涧乐秋公路、鹤庆县城至中江公路等一批农村公路改造项目。能源建设上,配合国家和省搞好小湾电站建设,积极推进功果桥、鲁地拉等电站的前期工作,争取年内获得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加快全州12县市西部地区农村电网完善改造工程建设步伐,加快漾濞漾洱电站、鹤庆六合电站、云龙石房电站、永安电站等一批在建中小水电开发项目建设,实施大理风电场项目建设。水利建设上,重点抓好巍山五茂林水库、南涧母子垦水库、南涧河治理工程、洱源茈碧湖水库、祥云新兴苴水库、大理三哨水库和弥渡黑泥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项目的竣工收尾,实施好引洱入宾北干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利和林业、农业血防工程、宾川和祥云大型灌区等项目,力争洱源三岔河水库开工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景点建设上,抓好剑川石宝山一寺登街区保护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竣工收尾,实施好大理市喜洲旅游古镇保护开发项目,争取启动大理苍山大索道建设等项目。社会事业建设上,抓好12县市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大理市中等职业学校、鹤庆一中教学楼、大理州民族中学扩建、大理农校扩建、祥云四中新校区建设、大理学院二期建设工程等项目建设,新开工大理市人民医院改扩建、大理实验中学扩建、大理州中心血站二期工程、大理三中搬迁新建扩建等项目,争取实施大理州劳动教养所艾滋病隔离管理区建设、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

(四)加快机制体制创新,促进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创新管理方式,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年内争取完成云龙锡电工业有限公司申报政策性破产等工作。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放宽投资领域。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水资源、土地、矿产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继续巩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缓解县乡财政困难。

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抓住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升级的机遇,组织好招商引资推介活动,注重招商实效,继续加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以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为契机,积极调整外贸出口产品结构,抓好出口产品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预期全年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513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以上。认真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支持政策,鼓励非公有制企业投资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支持非公有制企业积极进行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州经济中的比重。预期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州生产总值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五)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坚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大力改善生态环境。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全年力争实施公益林新建13.95万亩。加快50万亩优质核桃、2万亩红豆杉和5万亩竹子等经济林基地建设,继续在山区推广建设节柴改灶2万户,在坝区和半山区推广建设沼气池2万户。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污染源的污染监测和环境管理工作,争取使城镇环境状况明显改善。继续加大洱海保护治理“六大工程”的工作力度,实施好洱海湖滨带(东区)生态恢复建设工程等项目。认真实施好水土流失治理、人工造林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

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依法加强对土地、矿产等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做好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支持企业搞好资源接替勘探项目的前期工作。在资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多的行业研究推广各类清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抓好清洁生产。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行节能降耗新技术,加快矿冶、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支持一批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提高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率,力争使全州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8%以上。大力提倡发展循环经济,继续实施好洱源农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支持祥云财富工业园区实施好工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项目,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加快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继续加强技能培训和搞好就业服务,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开发城镇社区、家政服务等就业岗位,鼓励多形式就业,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努力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9万人以上的目标。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工作,促进社会保障的各险种协调发展,进一步健全城镇职工的各项保险制度,依法扩大社会保险在非国有企业和自由择业群体的覆盖面。重视并加强社会弱势群体的管理服务工作,切实解决好城镇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继续加强对低收入家庭、特困人群的补贴和救济工作。加强全州农村特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逐步扩大覆盖面。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开创社会和谐新局面。

着力改善公共产品服务,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巩固推进义务教育全免费,支持面向农村学生的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造和村卫生室建设。全面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争取年内覆盖率达85%以上。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加快“两馆一站”等文化项目的建设。做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化工作,努力扩大农村的广播电视覆盖面。

各位代表,2007年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在新的一年,我们决心在州委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执行州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年度计划,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促进全州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