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7日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大理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州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关于大理白族自治州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州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面对困难挑战明显增多的严峻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全州各级政府及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州委八届四次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认真执行州人大审议批准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脱贫攻坚和洱海保护治理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克服宏观经济持续下行、洱海流域转型发展阵痛等困难,全力以赴抓发展、护洱海、攻脱贫、推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全州经济实现了平稳增长。
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74.9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3%、3.6%和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3.27亿元,同比增长7.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90.9亿元,同比增长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26亿元,同比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982元,同比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65元,同比增长10.2%。
十四类28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中,财政收支、实际利用外资、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17项完成情况较好,实现人代会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规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等11项指标未完成计划目标。究其原因,既存在宏观经济下行带来的冲击和自身发展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也存在主观努力不够、推动发展不足等方面的因素。客观方面:一是洱海流域转型发展阵痛集中显现,拖累工业、投资、消费、招商引资等相关指标增长。洱海流域转型产业项目存量不保、增量不足,影响2019年全州投资增速15个百分点左右;二是工业发展后劲乏力。企业生产经营和融资困难相互交织,新旧动能转换缓慢,重点行业增速持续放缓,新兴产业比重小;三是消费持续低迷,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相关行业指标完成情况不理想;四是固定资产投资支撑不足。大项目少、前期工作不扎实,重大项目资本金筹措困难,项目落地难、推进慢,民间投资活力不足;五是实体经济发展困难,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六是节能降耗形势严峻。水电铝项目相继投产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导致全州能耗总量呈跳跃式增长,能耗强度加大,后续节能降耗形势十分严峻。主观方面:主要是部分干部政治站位不高,思想解放不够,工作落实不力,推动发展能力不强,作风上“庸懒散”,工作上“推拖滑”,面对发展难题不作为、不担当和能力不足等因素带来的影响。以上问题,全州上下将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2019年的主要工作成效是:
(一)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洱海保护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坚持保水质防蓝藻与流域转型发展“两手抓”,全面推进“八大攻坚战”,全力打好“四大歼灭战”,“洱海保护治理模式”得到韩正副总理和国务院督查组、生态环境部回访调研组充分肯定。国家发改委批复的《云南省洱海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规划》中59个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已完工32个,正在实施20个,开展前期工作7个,累计完成投资158.39亿元。洱海水质稳定保持Ⅲ类,7个月达到Ⅱ类,未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主要指标趋稳向好。新修订的《洱海保护管理条例》《苍山保护管理条例》颁布实施,设立“洱海保护日”,深入开展洱海保护志愿服务活动,全民保护洱海行动持续深化。推动入湖河道治理、“三库连通”清水直补等工程建设,洱海监控预警系统上线运行。实施洱海保护治理重大项目45个,30亿元洱海保护专项债券成功发行。初步建成洱海生态廊道52公里,“1806”小镇建设全面启动。海东开发全面停止,停建项目分类处置工作稳妥推进。划定洱海流域核心保护区328.6平方公里。实施绿色生态种植26.2万亩,实现洱海流域大蒜种植清零,乳业基地向流域外转移,大理新区筹备指挥部挂牌成立,洱海流域人口疏导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8个标志性战役全面启动,四大水系保护治理及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洱海流域截污治污工程体系实现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洱海主要入湖河流V类及以下劣质水体全面消除。治气治水治土成效明显,“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扬尘综合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燃煤锅炉淘汰等工作取得实效。以洱海流域为重点的非煤矿山生态修复深入开展,鹤庆蝙蝠洞、宾川狮子口等废旧矿山整治稳步推进。固体废物和重金属污染防治深入开展,17个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得到有效整治。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大幅提升。完成营造林27.2万亩,退耕还林19.3万亩。实施海东面山绿化2.1万亩,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生态红线评估调整加快。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大理美登印务等4户企业被评定为省级节水型企业,全州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62立方。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国家绿色园区,祥云黄金公司等2户企业入选国家绿色工厂名录。以洱海流域为重点的全州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大理市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洱源县创建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级生态县创建比例达66.7%。
(二)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全力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摘帽退出、成果巩固“两手抓”,脱贫攻坚和协作帮扶进展顺利。脱贫摘帽取得新突破。全面开展脱贫措施“户户清”“村村清”行动,深入实施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累计投入脱贫攻坚资金388.5亿元,剩余4个贫困乡镇、77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累计减贫41.3万人,年内减贫3.24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8%。聚焦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完成巩固提升饮水安全工程751件、农村危房改造1.2万户,行政村通硬化道路、自然村通380伏动力电、行政村宽带和4G网络覆盖率均达100%。云龙县新增易地扶贫搬迁3039人如期入住。漾濞、永平、南涧3县顺利摘帽出列,弥渡、剑川、云龙县达到脱贫退出标准。成果巩固取得新进展。“两防一抓”工作全面推进,祥云等8个摘帽县和大理市脱贫成果持续巩固。精准实施产业、饮水、搬迁、教育、健康和社保等扶贫措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1万户贫困人口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44.6万人次、10.9亿元。协作帮扶取得新成效。加强教育部等中央定点专项扶贫和沪滇扶贫协作对接,扎实开展教育帮扶、健康帮扶、科技帮扶、劳务协作,累计投入沪滇帮扶财政资金4亿元,实施沪滇帮扶项目125个,劳动力转移就业3.5万人,村企结对、爱心捐赠、消费扶贫等帮扶措施成效明显,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结合的大扶贫格局基本形成。
(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坚持州级重大建设项目库及州级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建立重点项目建设协调督查调度机制。实行重大项目按季集中开工制度,全年组织4次集中开工,开工项目达240项。安排前期工作经费1亿元支持29项重大项目开展前期工作。重大项目资金争取和专项债券申报工作成效显著,全州发改系统2019年度共争取到中央、省下达预算内投资计划36个专项150个项目,补助资金30.4亿元,争取额度名列全省前茅,创历年新高;积极争取到2020年第一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26个,额度50亿元。52个省列“四个一百”项目中,3个项目已完工,37个项目稳步实施,12个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州级225项重点项目中,7个项目已完工,正在建设155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63个。
各行业投资成效明显。大瑞、大临铁路推进顺利,楚大复线试验段、南景、鹤关、大漾云、大南、云兰6条在建高速公路建设稳步推进,宾南、鹤洱剑兰、宾鹤3条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大理机场应急增容工程建成投运,完成综合交通投资203亿元;滇中引水工程大理段全面开工并全线加快建设,全年完成投资23.5亿元;宾川海稍水库扩建、鲁地拉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置换洱海供水应急工程、巍山白乃水库、鹤庆枫木河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稳步推进,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8.7亿元;溢鑫铝业绿色低碳水电铝加工一体化项目一期及二期1段投产,其亚水电铝、宾川县日产6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祥云县日产78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祥云高鑫循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年处理15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铅项目、永平县年产15万吨高强钢耐磨机械基础配件等项目加快推进,完成非电工业投资95.2亿元;大理泰安新城、纳思·城市春天一期等一批城建项目竣工,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美丽县城、特色小镇以及惠丰瑞城、龙都春天、龙悦华府、中梁大理壹号院等项目稳步推进,完成住建行业投资296.3亿元;大理市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大理市第二垃圾焚烧发电、西洱河截污治污、长江经济带祥云财富工业园区水污染治理、西湖生态移民搬迁等项目加快推进,完成生态环保投资67.4亿元;滇西医疗中心、州医院医疗核心区建设项目稳步实施,完成卫生行业投资5亿元;云龙一中整体搬迁、洱源高平中学、大理市委党校、巍山县职业高级中学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完成教育行业投资9.3亿元;浙大健康小镇开工建设,大理书院、杨丽萍大剧院等精品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完成文化旅游行业投资8亿元;天然气管道临沧支线(一期)开工建设,城乡电网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完成能源行业投资4.1亿元;农村扶贫公路、以工代赈项目加快推进,云龙县新增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完工并如期入住,完成扶贫行业投资12.1亿元。全州民间投资、产业投资分别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5.7%、17.3%。
(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州粮食播种面积444.58万亩,全年粮食总产163.82万吨。特色经作量效齐增。以核桃、水果、中药材等为重点的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全年新增特色经作种植面积6万亩,累计达1403万亩。种植烤烟47.6万亩,烟农收入22.2亿元。非洲猪瘟防控有力有效,山地牧业快速发展。主要畜禽存栏、出栏总体稳定增长,全年完成肉类总产40.15万吨、禽蛋产量7.5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48%、13.16%,其中猪肉产量同比增长10.12%,市场供应充足安全。水产品产量稳定在8万吨。加快推进“绿色食品牌”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705亿元(含烟草及初加工);全州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达15.79亿元,同比增长12%。正大集团弥渡5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开发项目、江西正邦鹤庆循环农业生态园项目、深圳春沐源集团弥渡果蔬种植项目、上海东方希望永平县100万头生猪高效循环养殖项目等一批国内外知名涉农企业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93个、绿色食品基地5万亩、有机农产品基地18.7万亩。全年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678.55亿元。宾川县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宾川水果、永平核桃和弥渡蔬菜、巍山肉牛分别入选全省20个“一县一业”创建示范县和特色县。下关沱茶集团“松鹤延年”牌甲沱沱茶入选全省2019年“10大名茶”,祥云泰兴公司“七彩泰兴牌大白菜”入选全省2019年“10大名菜”,南涧红云核桃加工销售公司“蜂蜜核桃仁”和宾川华侨庄园“阳光玫瑰鲜食葡萄”入选全省2019年“10大名果”。南涧县红云核桃加工销售有限责任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户、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户。
(五)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实施60项重大工业项目,欧亚乳业有机奶产业链打造及品牌建设项目,祥云强标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年综合回收利用3万吨废旧塑料项目,安佑生物年产18万吨饲料项目,云南永达电力电杆、铁塔、PE管、管桩及电力设备生产建设项目一期,永平阿庆嫂年产1.8万吨蔬菜精加工建设项目,宾川华侨庄园年产1万吨葡萄加工全利用生产线建设项目,巍山福禄食品年加工1000吨核桃油和红梅、乌梅2000吨生产项目和建宏经贸2.4亿块新型节能烧结页岩多孔砖项目等15个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上登汽车整车制造产业园标准厂房建设项目一期完工。滇西水泥砂石骨料生产建设项目、宾川康氏灰陶古典砖瓦生产线建设项目、俊王矿业年产10万吨石英砂板材加工项目各1条生产线建成投产。滇西水泥日产6000吨水泥熟料配套余热发电生产项目点火试运行。洱海周边3户水泥企业搬迁工作顺利推进。大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品研发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精制茶项目、皇氏来思尔乳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高原特色乳制品智能化中央工厂、欧亚乳业有限公司鹤庆县乳制品深加工项目开工建设。以水电铝材一体化为重点的“绿色能源牌”打造进展顺利,溢鑫铝业年产42万吨绿色低碳水电铝加工一体化项目一期及二期1段投产,四川其亚金属有限公司一期年产35万吨水电铝、40万吨碳素项目加快推进。实行工业企业问题清单交办制,全力做好重点规上工业企业解困指导帮扶服务,帮助12家重点企业协调融资45.3亿元,清理偿还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14.3亿元。培育规模以上企业30户,其中实现升规纳统16户。122户中小企业列入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6户企业列入全省民营“小巨人”企业名单。力帆骏马等12家工业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欧亚乳业等5家制造业企业产品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嘉士伯大理啤酒、欧亚乳业连续两年入选全省绿色食品“十强企业”,来思尔乳业连续两年入选全省绿色食品“二十佳创新企业”,祥云飞龙、欧亚乳业等5家企业列入省“金种子”企业名单。
(六)服务业健康发展。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供给端产品质量有效提升,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80户。大理市、祥云县、弥渡县三个国家服务业综合试点县市服务业总量快速增长、结构优化、新兴业态迅速发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发展,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实施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项目36个。大理被列为国家物流枢纽商贸服务型承载城市,祥云水目山公铁联运物流园建成投入使用,大理市大宗生产资料货运物流功能逐步向祥云县转移。大香盐自驾旅游线路——滇藏茶马古道自驾之旅列为全省两条示范线路之一。鸡足山5A级景区创建申报工作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效果显著,“一部手机游云南”持续拓展深化。旅游购物30天无理由退货、旅游智慧管理、税控应用取得实效,大理古城涉旅重点人群智慧监管经验在全省推广。新开通大理至桂林、沧源、合肥等航线,大理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达177.36万人次。全州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53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5%;实现旅游业总收入941.9亿元,同比增长18.4%。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州实现网络零售收入64.71亿元、同比增长28.4%。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180万平方米。全面实施“云上云”行动计划,全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加快。金融服务业水平提升,协调争取到14家金融机构支持州内项目231个。成立大理洱海保护治理融资担保补偿专项基金,祥云飞龙、大理旅游集团等企业上市工作稳步推进。统筹金融保险业发展,普惠金融扶持小微企业力度加大,金蔬贷、同康贷等“三农”金融服务产品创新加快。全州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1780亿元、1481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4.2%、6.9%。
(七)城乡统筹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印发实施大理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州级试点村项目库,州财政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支持试点工作。12个乡镇、25个村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实施项目298个。漾濞县光明村、洱源县佛堂村等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全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落实落细,率先推行村庄规划建设网格化管理,完成9个县市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及重要村庄规划提升完善工作,行政村农村土地建设专管员配备实现全覆盖;改造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8万座,村庄保洁员制度、垃圾处理费收取制度全面推行。大理市周城村等4个村上榜第二届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宾川县箐门口村等12个村创建为省级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大理州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双评价)和大理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出台《大理州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管理导则》,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管理不断加强,19个村庄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大理市和剑川县沙溪镇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各县市县城及中心集镇路网、供排水网、地下管廊、公共停车场、“两污”治理、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启动老旧小区改造1.7万户、205万平方米,实施城市棚改14381户,新建污水收集管网30公里、城市燃气管道30公里。全州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2.28个百分点。特色小镇创建和美丽县城建设取得新突破。成功承办了全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大理古城、巍山古城、喜洲古镇、双廊艺术小镇、新华银器艺术小镇5个特色小镇获得省政府“云南省特色小镇”授牌命名和6亿元奖补,数量居全省第二。出台《大理州“美丽县城”建设实施意见》,各县市“美丽县城”建设有序推进,巍山、剑川被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美丽县城”。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再上新台阶。“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年”行动扎实开展,全面完成“大棚房”清查整治工作,有序推进违建别墅整治工作。“三清洁”工作深入推进,村镇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断完善,乡村道路硬化、集中供水、公厕建设管理、绿化照明等条件大幅改善。大理市被确定为国家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宾川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巍山县、鹤庆县被确定为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剑川县、宾川县进入国家级园林县城公示名单,巍山、永平、鹤庆列为省级园林县城。
(八)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宾川县列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大理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成效明显。科技体制改革、供销合作综合改革深入推进,阶梯水价改革稳步实施。以洱海流域为重点的河(湖)长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健全督察、监测、考核体系,创新开展“健康水系,清水入湖”行动。医疗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大理州被列为第四批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祥云、宾川两县列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祥云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祥云县人民医院按疾病诊断组付费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及医保资金总额打包支付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以区域电价形成和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为重点的电力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永平县工业园区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被列为国家试点。电力市场化交易覆盖97%的大工业用电,交易规模51.1亿千瓦时、增长112.8%,累计为企业节约用电成本5.3亿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全面启动。财税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向金融机构推荐有融资需求的重大项目396个,累计放贷68.65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实现双降。州、县市机构改革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干部职务职级并行制度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累计减免48.74亿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及时调整政府职能和权力清单,规范发布政务服务现场办结事项329项、“最多跑一次”清单1170项,审批事项“一网通办”和“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应用扎实推进,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制定实施推进“营商环境提升年”实施意见和十大行动操作方案,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抓实党政“一把手”高位招商,年内州委书记外出招商14次、州长外出招商28次,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带队外出招商284次,州六大产业主抓部门领导外出招商51次。建立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交办督办工作机制,实施国内合作项目600项,览海茶博院、安缦、丽思卡尔顿等项目落地大理。引进省外实际到位资金651.2亿元,增长9.1%;新设立外资企业13户,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5%。对外交流合作不断加强。积极融入和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澜湄合作”机制,大理机场临时口岸和大理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扎实推进,大理能投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完成组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取得实效。组织160家企业参加南亚东南亚国际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海峡两岸食品展、第二届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国际会展,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2.5亿元。与成都、台州、青岛等友好城市合作不断深化。10户企业列为全省外向型农业发展百强企业。
(九)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民生支出占全州公共预算支出的74.5%。持续抓好创业就业工作,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新增城镇就业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0.9万人次,新增转移就业16万人。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1.44万套(户),农村存量危房实现全面“清零”。基本养老、工伤、失业、基本医疗保险提标扩面取得明显成效。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重病患者全部纳入兜底保障,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启动实施,城镇困难职工脱困取得成效,农村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移民搬迁安置及后扶工作扎实有效。各县市殡葬改革深入推进。各类教育持续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加快推进,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和“一村一幼”建设步伐加快,完成10所幼儿园改扩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加快,控辍保学机制全面落实,消除“择校热”、化解“大班额”等工作取得实效,弥渡县、鹤庆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试点启动,大理市集团化办学迈出新步伐。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考一本率、本科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各类民办教育,鼓励开展合作办学。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保障加强。州儿童医院建成运营。各县市综合医院2个晋级三级医院、10个通过省级提质达标验收,67个乡镇卫生院达到省一级甲等标准。实施149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村卫生室提质达标工程全面完成。高端医疗卫生人才引进机制初步形成。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普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活动深入开展,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99.9%。第三批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加快推进,文化惠民活动持续开展。新公布6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增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5名。成功举办省级以上各类体育赛事9场次,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扎实推进“十百千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和少数民族特色示范村建设,5个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和个人获国务院表彰。安全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加大。全州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人民防空、统计调查、妇女儿童、青少年、地方志、红十字、地震、侨务、保密、科普、气象、水文、外事、老龄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2019年,全州经济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取得上述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心关怀及各方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州委、州政府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州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县市、各部门担当作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州各族人民同舟共济、团结奋斗的结果。
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全州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洱海保护治理和流域转型发展阵痛持续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冲击的三重因素叠加,加之工业发展形势尚不明朗,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和融资困难等影响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仍然存在,全州经济发展环境异常严峻,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今年一季度,全州经济增速明显下滑。但我们也要看到,州委、州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部署,带领全州各族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进一步强化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建立了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抓经济工作和脱贫攻坚“周述评、月调度、季考核”工作机制,制定并认真落实保持经济运行稳定30条、支持项目和企业复工复产渡难关稳发展的27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抓住国家逆周期调节的政策窗口期,全力做好春耕生产、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旅,基本民生保障、物资保障等工作,经过各方面不懈努力,全州疫情防控成效进一步巩固,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4月份开始,各项主要指标降幅全面收窄,全州经济发展呈现逐步回升势头。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攻坚克难、奋勇前行的信心决心,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各项经济工作,最大限度地对冲疫情影响,为加快恢复经济发展、洱海水质稳定、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有力支撑。
二、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2020年是全州决胜高质量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为“十四五”规划奠定发展基础的关键一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云南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和州委八届五次全会部署,紧扣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脱贫攻坚和洱海保护治理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持续做实“三张牌”,扎实做好四件大事,坚持稳字当头、进要有效,全力以赴抓经济促发展,确保较快增长速度和较好发展质量,实现经济结构性的质量调整,奋力推动新时代大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确保高质量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3%;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其余指标预期目标建议详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草案》。提出上述目标,既与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保持一致,又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形势和我州发展实际,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稳住经济基本盘,同时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激发全州各族人民奋勇拼搏的斗志。
三、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建议
2020年,全州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州委八届五次全会部署,对照州政府工作报告,抓好各项重点工作的贯彻落实。
(一)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力促投资有效增长。一是加大重点领域投资。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把2020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的部署,用“逆向法、倒逼法、近战法”精准发力抓项目,全力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迭代交融,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民生工程项目,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实施补短板工程,加快以综合交通为主的“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综合交通网方面,争取启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全力推进县域高速“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工程,力争鹤关、南景两条高速大理州境内段年内通车,加快推进大漾云、大南、云兰高速公路建设,力争楚大复线、宾南、鹤洱剑兰、宾鹤高速全线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大攀、云永、弥昌等6个互联互通项目和沿金沙江高速项目前期工作,加快谋划一批连接怒江、保山等毗邻州市的高速公路项目。抓好国省干线提级改造,新改建农村公路225公里。加快推进大瑞铁路建设,争取大临铁路建成通车。推动大理铁路枢纽扩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配合做好攀大丽铁路、昆大丽高铁等项目研究。全面完成大理机场中期改扩建可研阶段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启动建设。水利保障网方面,扎实推进滇中引水项目大理段建设,推进宾川海稍水库扩建、漾濞双涧水库等46件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确保祥云清水河、弥渡彭家庄水库等5件工程完工。推动桃源水库—洱海补水工程、洱海大型灌区等工程尽快开工,启动建设永平岔河水库等8件水源工程,实施一批防洪、供水和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能源保障网方面,加强输电通道和州内骨干电网建设,推进鹤庆、祥云增量配电网建设。加快实施11项输变电工程,启动建设环洱海区域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实施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扎实推进第二批光伏扶贫7个县、78座村级电站建设。加快推进天然气临沧支线及乡镇管道等项目,完成鹤庆—大理—洱源—剑川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等基础设施,抓实各县市天然气利用管网及配套工程建设,力争永平县通气用气。互联网方面,加快现代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争取启动一批以5G基站为重点的新基建项目,加快实施全光网升级改造工程,推进城市千兆宽带、农村百兆光网建设,为5G网络加快建设提供支持。实施4G网络提升工程,推进大滇西旅游环线4G网络覆盖。持续推进高水平物联网建设和超高清视频在重点行业应用,推动教育、医疗、交通、环境监测、智慧农业等领域创新融合。物流网方面,认真编制现代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快建设大理(祥云)国家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项目。巩固发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成果,推动县级电商物流仓储配送体系建设,扶持建设乡村电商物流服务站点,推进工艺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二是加快各行业项目建设。市政设施方面,加快推进各县市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特色小镇、美丽县城、重点房地产等项目,年内力争启动大理新区部分项目;非电工业方面,实施好四川其亚项目一期35万吨水电铝和40万吨碳素项目、大理市皇氏来思尔乳业年产20万吨乳制品、大理卷烟厂打叶复烤技改等项目;环保方面,推进大理市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项目、洱海生态廊道项目、“1806”小镇项目、洱海流域苍山十八溪入湖河道治理工程及其他洱海保护项目等;农业方面,加快推进祥云县生猪育繁种能力提升工程、上海东方希望永平县100万头生猪高效循环养殖项目和深圳春沐源集团弥渡果蔬种植二期等项目;卫生方面,全力推进州医院医疗核心区、滇西医疗中心、州传染病医院、南涧县人民医院、剑川县白族中医院等项目建设,启动州中医院、州疾控中心搬迁项目;教育方面,抓好云龙一中、洱源县高平中学、巍山县祥华中学等项目;旅游文化方面,推进漾濞石门关国家4A级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大理市古生乡愁小镇、大理市茶马古道上关至凤阳邑段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全力保障项目要素。实行州级重大建设项目库管理及州级领导挂钩重大项目责任制,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做大州级前期工作经费“资金池”,新支持一批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加快项目落地开工。积极向上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支持,抢抓国家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和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机遇,扎实做好专项债券项目申报争取,组织好市场化融资需求对接会,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做好项目规划、用地、环评、供电、供水等要素保障工作。完善投资工作正向激励机制,通过州财政以奖代补、州级前期经费安排、中央省预算内项目申报安排等方式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较好的县市进行激励。
(二)调整产业发展布局,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围绕建设世界康养胜地、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加快谋划洱海流域区域空间拓展、产业转型发展、资源整合共享、州县协同联创的发展新格局。按照大理市作为旅游中心城市、祥云县作为经济中心城市进行规划布局,统筹谋划洱海流域内和流域外的产业,坚持区域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一是扎实推进洱海流域内转型发展。强化空域城市规划,科学控制流域城市发展规模,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抓实全域种植绿色化,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实施“洱海绿色食品牌”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普药制造基地、白药健康养生创意园等建设,培育一批亿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全力推进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发展,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文化体验转型升级。积极支持洱源县加快发展有机农业、旅游康养度假产业。着力打造海西田园风光,加快有机农业、高端旅游产业发展,严禁环保、公益、旅游设施外的开发项目进入一二级保护区。对标国际一流城市,以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城市、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高水平规划、高位推进下关城区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和城市更新,从严保护海西田园,科学、集约开发凤仪片区。取消海东新区规划,按9.6平方公里现有存量进行分类处置,支持上和片区发展康养度假、文化创意等产业,完善公共服务配套项目,提升生态绿化水平。二是全力实施洱海流域外差异发展。进一步优化区域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将洱海流域限制发展的重点产业逐步转移到祥云、巍山、宾川、鹤庆等县适宜地区,通过“腾笼换鸟”完成转型升级,在重点建设项目、城乡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招商引资、融资增信、产业扶持等方面对承接产业转移各县予以适当倾斜。全力推进大理新区建设,加快祥云产业中心建设,全力推进流域内产业和人口向流域外转移。三是全力做强县域经济。鼓励各县市聚焦发展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一县一业”,促进县域经济差异化错位发展,逐步推动全州经济向多极化支撑布局和发展。对标全省县域经济分类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重奖进位、重惩退位机制,整合重点资源支持工作主动、落实高效的地区发展,力争大理市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年度10强县、有2个以上县进入全省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或进位县。
(三)狠抓支柱产业培植,推动发展提质增效。一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提质。认真贯彻落实州人民政府把2020年确定为“产业发展年”“工业回升年”的部署,坚持以“两型三化”为核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做优做稳一产、做大做强二产、做特做精三产,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巩固六大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坚定不移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坚持特色发展、差异发展,推动县域主导产业培育。立足各县市优势特色,以旅游、文化创意、康养医疗、现代物流、互联网等服务业领域为重点,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增强工业强州理念,大力抓好工业经济,实施重大工业项目60项,启动实施嘉士伯(中国)啤酒工贸公司进口高速罐线建设、云南白药清逸堂公共卫生健康防护系列产品建设等15个以上新开工项目,确保红塔滇西水泥宾川新厂等10个在建项目竣工投产。突出重点园区空间和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完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重点促进先进制造业向园区集聚。加快上登汽车产业园配套设施建设,整合力帆骏马公司产能和市场资源,引导和配合企业做好转型发展氢能源汽车相关工作。抓好工业企业升规纳统,争取培育规上企业25户。二是全力打造好“三张牌”。全力打造“绿色能源牌”,依托绿色能源优势,推动清洁载能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加快推进鹤庆兴鹤工业园区增量配电网试点,积极申报争取祥云等增量配电网纳入国家试点。大力推进水电铝材一体化发展,积极引进铝材精深加工等下游产业,抓实鹤庆绿色水电铝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积极做好产能置换,支持溢鑫铝业达产运行,加快推进其亚年产70万吨水电铝项目建设,促进以水电铝为主导的清洁载能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加快推进北衙矿业、祥云飞龙等项目建设。优化布局和加快升级小散乱砂石骨料产业,支持发展新型墙材、装饰石材等产业。加快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绿色食品牌”,依托生态优势,推动特色农业和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加大“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认定和管理力度,突出打造“洱海”绿色食品牌,推进洱海流域农业全面绿色有机化发展。进一步做优核桃、蔬菜(含食用菌)、水果、中药材、乳业及肉牛、生猪6个特色优势重点产业,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模式,培育省级“名品名企”优势品牌。巩固示范县、特色县创建成果,开展好名品、名食、名企评选活动,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90个以上。支持建设规模化绿色生产基地,建立市场营销联盟,引进主流电商平台进农村,推进种养加、物流、销售到消费环节数字化。加快引进培育一批食品精深加工顼目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州级以上龙头企业15户。全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依托旅游资源优势,推动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每县市重点培育1个中药材品种,打造现代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定制药园,积极培育制药龙头企业,支持各药企做强做大。加强民族文化、自然景观、康养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A级景区创建。加快云白药大理康养小镇、浙大健康小镇、太保颐老院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康养小镇,促进医疗、养老与家政融合。加快开发文化创意、文艺会展、影视产业、体育赛事、温泉疗养等业态开发,创新“风花雪月”品牌宣传营销,推进民族服饰时尚化,着力打造婚庆之都。三是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加大复商复旅力度,积极扩大居民线上线下消费,着力推动服务业和电子商务融合,优化消费环境,扩大住房、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消费,创新发展文化、托幼、养老、体育等服务,培育发展网络、节庆、会展消费。加强对促进社会消费工作的领导,重点抓好商贸流通企业升限纳统,抓实批零住餐行业个转企、小升规和入统入库工作,培育升限企业30户以上。制定出台精准扶持政策措施,支持旅游业有序复苏。从严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坚决根除不合理低价游,落实游客投诉处置不过夜、购物30天无理由退货机制,持续推进涉旅经营单位诚信评价,拓展“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功能,推广税控系统应用和区块链电子冠名发票。强化重点地区旅游营销,加密重点城市航线、争取开通国际航线。积极推进大滇西旅游环线规划建设,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推进沿线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引进一批高端品牌项目落地开工,打造一批半山酒店、精品景区和徒步线路。营造“漫步苍洱,体味乡愁”的意境。加强民族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大理书院建设,确保杨丽萍艺术大剧院尽快开演。四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认真落实“数字云南”三年行动计划,深度参与全省共建共享政务云、“一部手机”等系列产品建设。加快推进旅游、工业、物流、教育、医疗、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信息化,争取引进建设数据中心和信息制造基地,加快启动大理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加速“互联网+”模式应用、推广,实施一批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改造工程,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
(四)抓实洱海保护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持续打好洱海保护治理“八大攻坚战”。紧紧围绕“保水质、防蓝藻”两大目标任务,强化截污治污设施体系有效管理运行,实施“健康水系,清水入湖”专项行动,推动洱海水生态系统修复,全力提升流域生态质量。加大以北三江为重点的入湖河道生态治理力度,强化入湖沟渠治理,全力改善27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压实河湖长巡河护河治河责任,完善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加强断面监测,持续开展河湖源头、饮用水源地保护和入河湖排污口整治,确保洱海全湖水质总体稳定保持Ⅲ类,确保6个月、争取7个月达到Ⅱ类,不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严格实施洱海流域分级分区管控,严控农村无序建房;全面退出洱海流域内除采用地热、矿泉水之外的矿山,稳步实施自然生态修复。加快洱源西湖生态搬迁,对洱海周边3个水泥厂实行拆除或文化创意转型。确保“1806”小镇基本建成,高品质建好环湖129公里生态廊道,构建洱海水环境生态隔离屏障。推进河湖清“四乱”、清理违规小水电,开展“美丽河湖”示范创建,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360平方公里以上。抓实流域截污治污体系管理,确保达标运行;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巩固“三禁四推”成果,推进替代种植。强化洱海流域监管执法,严厉打击非法排污、未批先建等违法行为。深化全民参与洱海保护治理行动,持续开展“洱海保护日”系列活动,全面强化洱海流域“三清洁”工作。提升智慧洱海监管平台及服务体系,健全城乡统供水和生活污水处理付费机制,完善农村个人建房和餐饮、客栈行业管理制度。二是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力争在云南建设最美丽省份中走在前列。强化全域空间管控,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持续开展“双评价”,构建“三线一单”管理制度。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开展各项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大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大湿地保护修复,突出城乡面山绿化,强化石漠化治理、湿地保护修复,推动森林大理建设,加大洱海东岸面山为重点的流域绿化力度,新建湿地l万亩,实施退耕还林及陡坡地治理2万亩;新增营造林12万亩,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和陡坡地生态治理4.4万亩以上。加强苍山世界地质公园保护建设。抓实自然保护区整合优化和风景名胜区规范管理,努力争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
(五)抓实脱贫攻坚收官,确保高质量脱贫。一手抓剩余贫困人口攻坚,一手抓脱贫成果巩固,坚决整改各类突出问题,扎实做好国家普查基础工作,确保脱贫攻坚高质量收官。一是继续抓好剩余贫困人口减贫。扎实开展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聚焦产业、就业精准脱贫,积极开展消费扶贫、电商扶贫,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建立边缘户、易返贫户、易地搬迁农户的跟踪和持续帮扶机制,逐村逐户排查销号,落实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住房、低保等帮扶措施,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全州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不返贫,实现“户户达标、村村提升、县县清零”,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抓实弥渡、剑川、云龙3个贫困县退出后续巩固提升工作,确保稳定脱贫。二是抓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认真落实“四个不摘”和“两防一抓”工作要求,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加快产业、就业扶贫发展,加大消费扶贫力度,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扎实开展脱贫退出“回头看”,抓实“一户一策”巩固提升措施,推进剩余和新发生贫困人口攻坚,持续抓好祥云等9个县市脱贫成果巩固提升。三是抓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不断完善168个集中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重点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农贸市场、公共文体活动场所、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加强安置区社区管理,切实保障搬迁群众合法权益,积极争取后续扶持政策,持续加强4466户17911人搬迁贫困人口产业培育和就业帮扶,盘活迁出区土地、林地等资产资源,确保每个安置点至少有1项增收主导产业、每户搬迁户至少有1项增收项目,户均有1人以上稳定就业。实现“稳得住、能发展、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四是统筹用好各类扶贫资源。坚持脱贫政策、项目、资金和人力优先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更加注重产业带动、劳务对接、人才支持、民生改善。发挥好教育部等中央定点扶贫单位挂钩帮扶优势,强化沪滇扶贫协作,强化互访交流,用好帮扶资源、拓展帮扶领域,加快对口援建项目建设,力争在引企引资、引才引智等方面得到更大的帮助,努力形成推动全州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六)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突出支柱产业培育、人居环境改善、城乡绿化、公共服务保障等重点,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州级37个试点村建设。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特色种养、食品加工、手工艺等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培育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烘干收储等乡村新兴服务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支持农村实体经济发展。二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州、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加快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积极推进祥云撤县设市。全力推进各县市“内网互通”工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落实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政策,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物联网、5G网络和智慧广电网络建设,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认真落实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保护规划,重视传统风貌传承。按照打造田园综合体的思路,抓紧完善城镇和村庄建设规划。严格执行各类规划,从严管控坝区无序建房。加快建设美丽公路,完成50公里国省干线、240公里县道和1000公里乡道美丽公路建设,推动城际最美铁路建设。三是持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实施好全州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和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实施乡村干净行动,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发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以清洁庭院行动为抓手,实施厨房、居室、庭院、厕所、道路卫生“五净”行动,按卫生清洁、整齐有序、庭院美化、风貌协调要求,组织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户1万户。加强连接千家万户的乡村道路养护管理,提高通畅程度和道路卫生环境。积极开展农村建房集中整治,稳步推进集镇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村庄生活垃圾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开展公厕脏、乱、差整治行动,加快学校卫生厕所标准化建设,彻底消除旱厕。推进旅游景区智慧厕所建设,实现村委会和县乡公路沿线村庄无害化卫生户厕全覆盖。新建城市公厕32座,改造城市公厕17座,消除学校旱厕460座,提升改造村委会所在地公厕337座,改造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7.2万座。四是高水平建设特色小镇和“美丽县城”。力争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按照“彰显特色、打造产业、创新智慧、追求卓越”要求,以提升建筑风貌、生态环境、文化内涵和商业业态为抓手,持续加强特色小镇风貌管控、精细化管理、数字化建设和产业支撑。落实县市主体责任,提升奖补资金使用绩效,巩固提升5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成果,抓好沙溪古镇整改,持续推进小镇外在形象和内涵品质提升,新争创2个以上省级特色小镇。围绕“干净、宜居、特色”三大要素,高标准、高质量推动“美丽县城”建设。进一步优化和细化工作措施,建立健全“美丽县城”动态监测管理机制、州县领导挂钩协调督办制等工作制度,强化要素保障,加快实施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县城风貌整治、智慧城市、城市更新和古建筑保护等项目,启动棚改2840户、老旧小区改造218.8万平方米,争取新增一批县城被命名为云南省“美丽县城”。
(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除无效低端供给,扩大中高端供给。持续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建立政银企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做好重点项目、重点产业推介和融资协调服务,建立健全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确保新增银行贷款150亿元以上。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投融资机制,探索建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社区股份合作制、供销合作社等城乡一体化改革,抓实农村供水工程水费征收管理改革。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制定和落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一企一策”实施方案,加快州属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组建州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产业集团并发挥好作用,推动州、县市国有企业内部整合,确保国企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稳步推进商事制度、项目用地和供地方式等改革,落实洱海流域综合治理、剑川生态综合补偿等生态文明建设新机制。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加快增量配电网建设,确保市场化交易电量占大工业用电量比重保持在90%以上。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认真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强化负面清单管理、“一颗印章管审批”“证照分离”、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等措施落实,简化企业开办、用水、用电、用气、财产登记、缴纳税费等办理环节。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继续实施好减税降费政策,持续降低企业用地、用能、融资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审批服务事项在实体大厅集中办理,大多数事项实现一窗受理。进一步深化“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应用,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一网通办。加快建立营商环境“红黑榜”、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三是推动对外开放合作。突出重点产业策划包装一批招商新项目,瞄准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引资,引导强商优商向重点园区集聚。积极开展线上招商,充分利用招商引资大数据寻商、选商。强化主要领导外出招商,推动一批招商项目尽快落地,确保州外到位资金增长6%以上。积极培育外向型企业、产业,搭建开放型经济平台,力争外贸进出口有所增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澜湄合作机制,拓宽对外交流渠道,加大旅游和文化对外交往合作力度。抓好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和大理机场口岸开放申建工作。持续巩固与国际国内友好城市关系,拓宽对外交流合作渠道。积极探索在泰国、缅甸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商务代表处。加强和巩固与成都、青岛、台州等友好城市关系,拓展与友好城市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的区域合作。
(八)巩固疫情防控战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把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作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主要着力点,切实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一是全力保居民就业。完善稳企稳岗、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抓实高校毕业生、失业下岗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大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返乡创业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双创”活动,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6万人。通过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做好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安置,动态消除城乡“零就业家庭”。二是全力保基本民生。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扩大社会保险参保覆盖面,积极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深化城市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改革。扎实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做好扩面提标工作。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运营养老机构。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和孤儿、特困儿童保障制度。简化审核、审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强化兜底保障。做好粮油、猪肉、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抓好“米袋子”、拎稳“菜篮子”,保持市场和价格稳定。三是全力保市场主体。全面落实国家对民营经济减税降费、融资支持等政策措施,推动市场“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深化“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机制为企业纾困解难,以重点规上企业和停产、负增长企业为重点,用好用活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加大对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全面完成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欠。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抓好中小企业小升规。四是全力保粮食能源安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进32.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推动生猪产能恢复,确保老百姓“米袋子”“菜篮子”货足价稳。强化煤电油气生产保障和稳定供给,确保能源安全。五是全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大原材料保供、物流畅通、订单开发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协同推进复工复产达产,疏通堵点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积极开展网上产品推介、产能对接、招商签约等活动。以强化要素保障为重点,推动发展政策向优势地区集中,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和政策条件向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重大生态项目高效集聚。盘活利用存量资源,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林地指标,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和耕地占补平衡,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林地处置力度,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为新项目、新产能落地释放空间。六是全力保基层运转。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规范和压减一般性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优化财力保基层运转。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坚持预算法定和以收定支原则,优化支出结构,优先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集中财力支持重点领域支出。建立县市培植财源政策激励机制,培育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筑牢增收基础。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大向上争取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券力度,争取发行第二期30亿元洱海保护专项债券。
(九)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一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增加普惠性托育供给,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确保三年毛入园率达87.8%。持续抓好消除“大班额”工作和“控辍保学”工作,加大力度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支持特殊教育、民办教育发展,鼓励各类学校与优质学校合作办学。支持大理大学申报博士授予权和“一流大学、最美校园”建设,加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特色学科建设,提升职业学院、技师学院服务发展的能力。二是提升健康服务能力。抓住国家、省政策机遇,加快补齐卫生健康领域短板弱项,争取实施一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积极引进医用物资生产,加快建设全省防疫物资生产基地。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县市人民医院提质达标验收,完成37个乡镇卫生院等级医院创建、6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提质达标建设。支持省第二传染病医院建设,抓好县市疾控中心改扩建,加快县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改造提升。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健康发展。全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推进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打包付费改革,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分级诊疗、全民医保和综合监管等制度。推进“互联网+医疗”建设,加快实施州内医疗机构就诊“一码通”,完善科学、高效的“120”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三是繁荣其他社会事业。以足球场地为重点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组织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引进和举办知名体育赛事,建设常态化智慧体育比赛系统。健全完善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进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持续抓好文化惠民工程,认真组织下乡惠民演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加大与科研院校合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深入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武装力量建设,抓好退役军人服务、统计调查、侨务、保密、气象、地方志等工作,积极发展红十字、妇女儿童、青少年等事业。
(十)抓好“十三五”收官,编制好“十四五”规划。一是全力抓好“十三五”收官。对“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取得的主要成绩、经验及不足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总结分析,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定量定性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对标对表“十三五”规划纲要50项主要指标,强化弱项、补齐短板。实行任务倒逼机制,针对15项提前完成的指标,认真总结经验;针对25项预测能够同步完成的指标,坚持目标标准,加大力度跟踪推进,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针对10项预测完成有困难的指标,深入分析原因,集中精力采取强有力针对性措施,全力冲刺、奋力完成目标任务;针对确实无法完成目标任务的指标,深刻总结汲取教训,并在“十四五”指标衡量制定中加以体现,分类施策、多措并举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各项工作。二是高水平编制“十四五”规划。围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改善基础设施网络为先导,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以增进民生福祉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落脚;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以高效率配置资源,高速推动产业发展,高标准改革创新,高水平实施开放,打造区域核心增长极,闯出一条奋发赶超、争先进位的发展新路子为目标导向,以充分发挥大理区位优势、人文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努力把大理建设成国家级洱海流域绿色发展示范区、滇西区域中心、滇西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辐射中枢、世界级旅游和健康生活目的地、民族团结进步高水平示范区为目标定位,抓实生态立州、交通强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重点围绕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升级、千百亿级产业体系打造、基础设施网络构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创新驱动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构建幸福大理的工作思路,编制高水平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国家和省、州“十四五”规划思路和投资方向为指引,抓实项目规划储备,重点聚焦新“五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保障民生方面的“短板”包装策划项目,认真谋划、储备、争取一批引领性、带动性、支撑性强的“十四五”重大项目,编制高质量的“十四五”规划项目库,争取一批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的规划盘子。
各位代表,2020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落实州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全力推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
名词注释:
1.“两防一抓”:脱贫攻坚防思想松懈、防返贫致贫、抓巩固提升。
2.“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3.“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4.洱海保护治理“八大攻坚战”: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矿山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河道治理、环湖生态修复、水质改善提升、过度开发建设治理攻坚战。
5.“四大歼灭战”:洱海主要入湖河道重要沟渠消除V类及以下水体、洱海流域大蒜禁种清零、大理市无序取水整治及统筹供水全覆盖、洱源县截污治污工程体系提升完善。
6.河湖“清四乱”:清理整治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
7.“三清洁”: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
8.“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9.“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10.“种养加”: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
11.“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12.“三大攻坚战”: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13.“三张牌”: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14.“四件大事”:洱海保护、脱贫攻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
15.“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16.“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17.半山酒店:2020年3月27日,省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与山相伴、依山而建、因形就势、融入自然的高品质半山酒店,包括茶园酒店、梯田酒店、雨林酒店、鲜花酒店、温泉酒店、峡谷酒店、雪山酒店、草地酒店等。
18.逆向法、倒逼法、近战法:逆向法是以全年投资计划为目标,分阶段倒排工作计划、细化工作任务、制定工作措施的工作方法。倒逼法是以全年项目开工情况为基准,确定每季度的开工项目,细化开工项目的前期工作,制定具体工作措施的工作方法。近战法是以逐一解决好当下的、眼前的困难问题,稳步推进项目工作的务实之举。
19.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①政府服务“六张清单”行动(完善权力清单、完善责任清单、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建立政策清单、建立收费清单、建立政府机构失信清单);②“放管服”改革“六个一”提升行动(“企业开办时间再减一半”提升行动、“项目审批时间再砍一半”提升行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一部手机办事通”提升行动、“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提升行动、“最多跑一次”提升行动、“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一律取消”提升行动);③保障企业地位“五个平等”行动(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享受政府扶持、平等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平等参与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平等保护企业合法权益);④企业水电气接入、纳税和不动产登记“五个优化”行动(优化企业用水接入、用电、用气接入,优化企业纳税服务、优化不动产登记);⑤投资贸易“五个加快”行动(加快政银合作共促小微企业发展、加快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和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建、加快外商投资项目落地、加快口岸通关便利化、加快出口退税进度);⑥优化企业服务“四个零”行动(负面清单之外零门槛、收费清单之外零收费、对企业服务零距离、对侵权行为零容忍);⑦扶持企业发展“四公开”行动(扶持政策网上公开、扶持项目网上公开、办理过程网上公开、办理结果网上公开);⑧维护企业权益“四个便利”行动(便利企业投诉、便利企业纠纷调解、便利企业注销、便利企业退出);⑨事中事后“四个监管”行动(协同监管、智慧监管、信用监管、依法监管);⑩落实政策措施“三个机制”行动(督查机制、评价机制、责任追究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