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发展计划报告
  • 索引号: 15239284F/2022-00049
  • 发布机构:

关于大理白族自治州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21日
  • 来源: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2022年2月15日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大理白族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州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关于大理白族自治州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州十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审查,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面对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州人民政府带领全州各级政府及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州委各项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州人大审议批准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沉着应对困难形势,努力克服疫情反复、能耗“双控”、要素短缺等影响,积极优存量、引增量,努力推进全州经济社会平稳发展。2021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与人代会目标相差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与人代会目标相差3.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935.4亿元,同比增长7.6%,与人代会目标相差4.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51.5亿元,同比增长7.2%,与人代会目标相差0.8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1.78亿元,同比增长3%,完成人代会目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收付实现制计算完成302.67亿元,同口径增长0.8%,高于人代会目标0.8个百分点;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41740元、15023元,分别同比增长8.6%、10.1%,分别高于人代会目标3.6、3.1个百分点。全州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空间布局优化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民生保障进一步提升,社会事业取得进步,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2021年的主要工作成效是:

(一)重大项目有序推进。项目协调推进力度加大。成立大理州重大项目综合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建立重大项目问题定期协调解决机制。兑现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以奖代补资金2618万元。制定出台“十四五”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两年行动计划,安排三批次71个项目前期工作经费8672万元。还清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省级欠账,优先配置建设用地2.17万亩、林地1.18万亩,保障83个项目开工建设。争取到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42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07.2亿元。举行四批次共659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53个省级“四个一百”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46.7亿元,完成率94.3%。130个“补短板、增动力”省级重点前期项目开工17个,完成投资13.5亿元。290个州级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38.3亿元,完成率91%。南景高速建成通车,楚大扩容即将建成,大南、大漾云、云兰、鹤剑兰、宾南、宾鹤6个项目分段建成,云永、永昌2个“互联互通”项目控制性工程开工,在建高速和大瑞铁路(大保段)加快推进,大理铁路枢纽扩能改造、大理火车站站房提升改造地方配套工程启动实施,完成综合交通投资438.5亿元,创建国以来新高,规模和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一。鲁地拉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项目进展顺利,滇中引水工程大理段首条隧洞贯通,51件在建水源工程稳步推进。宾川海稍水库、南涧拥政水库等15件水源工程开工建设,完成水利投资108.7亿元。列入省“保供给促投资”的11个光伏发电项目全面开工并顺利推进,鹤庆溢鑫铝业和祥云飞龙厂区各20兆瓦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工建设。一批城镇化、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项目有序推进。

(二)农业经济较快发展。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双稳”。全州粮食播种面积445.53万亩,比上年增加0.3万亩;产量167万吨,比上年增加1.7万吨。“绿色食品牌”建设加快。制定出台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工作方案、绿色食品保健食品产业园建设方案。认定“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基地112个。宾川水果、漾濞核桃列入2021年度“一县一业”示范县,弥渡蔬菜、巍山肉牛列入“一县一业”特色县及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弥渡、祥云、鹤庆3县获得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5个万头奶牛牧场启动建设,皇氏来思尔自主乳酸菌成功搭载神十二太空舱航天育种。产业主体品牌培育成效显著,新增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户、农民合作社138个、家庭农场5542个。2户企业获评2021年云南省绿色食品“10强企业”,1户企业获评2021年云南省绿色食品“20佳创新企业”。6个品牌获评2021年云南省“10大名品”,48个企业、产品品牌和2个区域公共品牌进入云南省“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1%。全州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8.7%,达到历史较高水平。

(三)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工业发展统筹力度加大。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实施制造业振兴行动计划,制造业对工业支撑增强。重大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一批绿色硅、绿色铝项目启动实施。重大工业项目稳步推进。实施重大工业项目50个,嘉士伯扩建9万罐智能化生产线、翰宇生物工业大麻深加工项目等22个项目竣工投产,鹤庆北衙多金属综合利用工程、金明动物药业兽药GMP制剂车间技术改造等17个项目开工。完成能源以外工业投资38.8亿元。开发区优化提升有序推进。鹤庆产业园区、祥云经济开发区、弥渡产业园区优化提升通过省级审核。祥云集中建园试点建设加快,成立大理创园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构建集中建园利益分配机制,规划修编、招商引资、土地收储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同步推进。数字经济成效明显。“大理州城市大脑”项目荣获“2021年IDC未来运营领军者”优秀奖;入选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发布2021年数标指数全国典型实践50强案例“试点示范,特色推广类案例”。基于全国信创体系,“苍洱云”平台一期完成建设。州理政中心建成运行,数据中枢建设完成,适配中心有序推进,工业互联网改造等数字应用项目启动,数字化智慧场景应用不断拓展。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入驻信创产业园。

(四)消费服务业有序复苏。努力稳住文化旅游市场。推出A级景区免票等优惠活动,大理州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快速推进,大理古城景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双廊民族文化街等3条街区被认定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剑川千狮山(满贤林)被评为4A级景区,洱海生态廊道等A级景区创建加快,普德赋云南大理国际度假项目签约落地。鹤庆银器、剑川木雕国家级重点培育文化产业示范园建设快速推进。大理木田养山等50家半山酒店建成运营,评定最佳旅游民宿30家。洱海生态廊道智慧科普、智慧跑道等智慧化服务应用国内领先。全州接待海内外游客4451.8万人次,增长13.5%;完成旅游业总收入539.5亿元,下降10.8%。服务业平稳发展。以商旅文融合、家电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为重点,加大线上线下促销力度,稳住本地消费,扩大外来消费。开展车用燃料油品市场专项整治,促进成品油销量增长,新升限商贸流通企业114户。大理市、祥云县、鹤庆县获批2021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获批项目数居全省第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大理州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推进,政银企合作进一步深化。延长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期限至2021年底,全州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规模达到2900万元,贷款风险补偿业务进入实操阶段。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038.9亿元、1973.2亿元,分别增长4.7%、16.2%。

(五)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推动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湖泊保护治理工作会议精神,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整合优化工作加快推进。洱海流域一、二、三级保护区划定落地。实施洱海流域清水净湖巩固提升三年行动,“三库连通”工程向洱海直补清水5711万立方米,洱源县7件、大理市18件评定为2021年州级美丽河湖。“三禁四推”成果持续巩固,大理市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管理项目纳入国家试点。流域除藻设施设备藻水处理能力达62.4万立方米/天。生态廊道环湖岸线生态进一步修复完善,“1806”小镇顺利交房。洱海湖泊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成,智慧洱海监管服务体系提升完善。洱海被列入全国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全国首个项目类投资落地大理。1—11月洱海国控断面水质综合评价为“优”,未发生规模化藻类水华。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72平方公里,治理河长87.8公里。启动“绿色革命”行动,完成营造林14.4万亩。全面推行州县乡村四级林长制,实现森林管护全覆盖。完成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和有害生物防治23.4万亩,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83.2%。全州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金沙江“十年禁渔”扎实推进,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的353件信访举报件和反馈的22个问题整改落地见效。高水平举办2021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大理州两个案例入选“全球生物多样性100+案例”。南涧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六)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区域协同发展有序推进。州委州政府县市现场办公会成功召开,“一城三区四单元”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措施进一步明确。《大理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洱海流域国土空间保护和科学利用专项规划》形成阶段性成果。祥云县撤县设市、关巍新片区建设有序推进。城市承载能力稳步提升。完成12县市城市体检工作,“一组团一策”推进城市更新。大理市西洱河片区、祥云县彩云路片区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加快推进。全州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成16530户、187.2万平方米。城镇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5806套。新建城市燃气管网85公里、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51公里,建成海绵城市0.5平方公里。新建公共充电桩387枪,率先在全省实现乡镇政府驻地全覆盖。新建城镇天然气低压管网35公里,全州天然气消费量增长67%。永平县、鹤庆县获“云南省美丽县城”命名,10个县通过省级卫生县城技术评估。剑川沙溪古镇成为全省特色小镇智慧化建设新样板。《剑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9条街区申报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防止返贫风险预警、快速反应、动态监测和帮扶责任追溯三项机制,全州“三类”监测对象11100户37755人,消除风险6763户24166人,守住了不发生返贫的底线。新改建农村公路731公里,630个自然村通硬化路。有产业发展条件的10.2万户脱贫户实现产业全覆盖,6.9万户实现“双绑”带动,认定扶贫产品818个。脱贫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大病保险。云龙、剑川、永平、南涧、巍山、洱源、弥渡7县被列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6个州级试点村镇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全面完成,82个村被认定为美丽村庄。实施5个田园综合体建设,大理洱海海西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园高位推动。大理州成功申报成为全省唯一、全国10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市)之一,南涧公郎回营村申报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七)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整合组建5大集团公司,州属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基本健全完善,监管方式向管资本转变。国有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04.6%,高于前三年平均水平。精简行政审批28项,州级行政审批时限再压减三分之一左右。政务服务“好差评”好评率100%,位居全省前列。“证照分离”改革直接取消审批1项、实现告知承诺2项、优化审批服务7项。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0.82件,比上年增加0.07件。全州就地消纳电量比去年提高4.1个百分点,鹤庆、祥云和弥渡3县列入国家能源局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电力市场化交易累计减少购电费12.9亿元。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成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755个。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46.03万亩,大理市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有序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和基础教育校长职级制改革全面推行,城乡义务教育教师配置进一步优化。取消耗材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项目172项,祥云县、宾川县顺利完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第一轮试点工作。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9户,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率达51.1%。对外开放上新台阶。大理机场口岸开放列入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经开区保税物流中心和智能物流园开工建设。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稳步推进,“大理跨境电商新零售项目”投入运营。大理海关成功签发云南省首份中日两国间RCEP原产地证书。实施国内合作项目380项,引进州外到位资金718.9亿元,增长11.5%。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9户,普德赋亚洲首个国际度假项目、英国帝亚吉欧威士忌生产及游客体验中心项目落地大理。实际利用外资2200万美元,增长109倍,增幅位列全省第一。充分挖掘外贸进出口潜力,新增备案登记外贸企业62户,水果、核桃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大幅增加,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5.53亿元,增长27.6%。

(八)民生和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兜实兜牢“三保”底线。建立县级“三保”预算编制审核机制,继续对州本级一般性支出压缩5%,统筹用于民生支出领域。就业形势平稳。全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5.24万人,新增城镇就业3.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以创业带就业,大理州被人社部评为云南省3个创业城市之一。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州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34.84万人、工伤保险29.04万人、失业保险18.05万人。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服务率100%,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达50%。漾濞“5·21”地震、洱源“9·13”泥石流应急抢险救灾工作有力有序,完成民房修复加固29601户、原址拆除重建253户。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累计接种新冠疫苗507.1万剂次,12县市实现核酸检测能力全覆盖,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一乡一公办”“一村一幼”建设加快,中小学“五项管理”和“双减”“双升”工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圆满完成。高中阶段集团化办学积极推进,高考一本上线率、本科上线率均大幅提升。大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在校生规模突破万人。实施10个职业学校办学能力提升项目,启动建设20个州级优质专业。智慧教育示范区项目建设启动。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滇西区域医疗中心、州医院核心医疗区等项目快速推进,省第二传染病医院、州传染病医院项目等28个“双提升工程”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建成疾控机构实验室14个、县级卫生应急队伍12支,76个村卫生室完成提质达标。祥云县达到国家级健康促进县标准,大理、宾川、弥渡等6县市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大理州入围“东亚文化之都”2023年度候选城市。白族吹吹腔、大本曲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130项革命文物列入第一批云南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大力实施体育补短板工程,常态化抓好公共体育场馆低免开放,“大理州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取得进展,全州新增取得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人数130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800人,“巍山县人民医院周泽平专家工作站”等5个工作站挂牌运行。漾濞县、永平县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退役军人服务、统计调查、侨务、保密、气象、地方志、红十字、妇女儿童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2021年,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以上成果,十分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心关怀及各方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州委、州政府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州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县市、各部门担当作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州各族人民同舟共济、团结奋斗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和挑战。对照年初人代会通过的2021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12类27项指标预期目标,完成情况仍然不理想,特别是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与人代会目标有不同程度的差距,究其原因,既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主观方面的不足。客观方面:一是空间布局优化调整阵痛持续。洱海流域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停得快、转得慢”,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负面影响持续。祥云、巍山等流域外各县承接能力不足,产业外转缓慢。文化创意、大健康、绿色制造等新产业、新业态尚未取得突破,发展动能急剧萎缩,导致流域内发展失速,对全州发展造成较大影响。二是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慢。传统支柱产业优势逐渐散失,支柱产业减少,新的产业正在培育,产业发展呈现“青黄不接”。能耗“双控”影响全州工业产值54亿元,烟电在工业中的占比高达53.8%,且增长困难,全部工业增加值仅增长3.8%。重大产业项目不足,能源以外工业投资下降23%。257户规上工业企业停产、负增长面达37%。建筑业遭遇瓶颈,对全州经济的支撑力减弱。三是重大投资项目少。全州投资靠高速公路为主的综合交通“单级支撑”,占比达46.9%。多个行业重大项目出现断档,投资大幅下滑,住建、生态环保、能源以外工业、文化旅游行业投资分别下拉全州投资增速9.5、2.2、2和1.5个百分点。受要素保障困难等影响,“十四五”项目转化率低,尚未形成有效支撑。四是服务业重点行业困难突出。全年跨省旅游因疫情反复中断时间达98天,旅游行业遭受较大冲击,与旅游关联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娱乐文化、商贸会展等服务业全面受挫。房地产行业下行明显,占GDP比重7%左右的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4.4%。五是重点县市支撑不足。大理市、祥云县GDP仅分别增长6%、4%,投资分别下降14.6%、7.6%。两县市经济、投资体量分别占全州的50%左右、40%左右,对全州增长造成影响。主观方面:主要是思想解放不够,政策研究不深,系统谋划不足、服务意识不强、开拓进取不够。特别是谋项目、引项目、推项目的意识不强、力度不大、氛围不浓。对项目工作研究不深入,项目工作水平不高,破解项目问题的办法不多。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2022年是全州“十四五”规划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主要讲话精神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州委第九次党代会、州委九届二次全会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加快工业发展和产业培植,推动洱海高水平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改善民生,不断巩固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确保全州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同口径增长3%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其余指标预期目标详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草案)》。把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目标定为增长7.5%左右,体现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是积极稳妥的,把握了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一是突出了“稳”。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是全州稳就业、稳预期、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按照“稳一产、提二产、复三产”的思路,实现目标是有支撑的。第一产业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第二产业随着一些新增产业项目落地实施,支撑有望提升;第三产业在连续两年遭受较大冲击后,有望呈现恢复势头。同时,充分考虑关联指标的匹配性,全州工业、投资、消费、财政收支等目标均与地区生产总值目标相适应。二是体现了“进”。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目标与“十四五”规划中8%以上的年均增速目标相比有所保留,有利于在“稳”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全州“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经济转型任务,进一步推动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建议

2022年,全州要按照各项重要会议精神,深入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各项部署,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实施产业攻坚,提升实体经济。树牢“大抓工业、大抓产业”的鲜明导向,制定实施全州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把2022年作为全州“产业攻坚年”,全力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力争全州工业取得突破,实体经济对发展的支撑显著增强。加快工业突破发展。建立完善工业高位统筹发展机制,采取市场化运作,设立规模30亿元以上的工业发展引导基金,力争大理州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规模增至1亿元。建立要素保障部门联动包保机制,对总投资额5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所需土地、林地等指标由州县统筹,优先保障。项目落地所需的规划、环评、安评、节能、水保等行政审批由州级有关部门提供“全天候”“保姆式”服务。实施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加快云南皇氏来思尔乳业年产20万吨云南高原特色乳制品智能工厂建设项目(一期)、云南大美包装高原特色农产品包装材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云南华诺工贸新建年产8000吨PE管生产制造项目等在建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云南其亚金属35万吨绿色水电铝一体化、大理欧亚乳业乳及乳制品深加工等项目全面投产。强力推进保利协鑫30万吨颗粒硅生产项目、立新年产1万吨再生硅材料生产线项目、建鸿达年产10GW单晶硅棒及单晶硅切片项目、大理宸宇储能新材料年产10万吨负极一体化项目、贝特瑞集团年产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一期)等一批重大产业协调招商项目落地建设。力争能源以外工业投资增长40%以上。加快产业迭代更新。推动烟草、电力、矿冶建材、生物医药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烟草产业提质增效。加快企业赋能提质,支持欧亚乳业、来思尔、红塔集团大理卷烟厂等行业龙头企业基于5G、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建设智能生产线、无人车间和数字工厂。紧盯水电铝材、水电硅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加快优质项目引进落地,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和集群发展。推进园区优化提升。抓好保留的5个省级以上开发区规划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全力推进祥云州县集中建园,优化空间布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矿冶建材、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3个产业高质量集聚发展。加大企业培育升规力度,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户。加快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升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粮食产能。建设高标准农田3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45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67万吨以上,加大良种选育与推广力度。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抓好生猪等“菜篮子”产品生产,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疫病防控能力。大力推进肉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实施好5个万头奶牛牧场建设,加快打造乳业强州。推进“一县一业”示范县、特色县创建,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核桃、蔬菜、水果、中药材、乳业及肉牛、生猪6个特色优势产业。加大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种植力度,建设“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10个以上,培育认定州级及以上龙头企业15户。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8%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持续提高。强化品牌创建,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90个以上。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打造一批数字农业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增长10%左右,可比价增长6%。促进建筑业平稳发展。制定出台促进全州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措施。强化重点建筑企业支撑作用,支持州内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拓建筑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鼓励支持州外重点项目施工企业迁入大理,成立独立子公司、与州内企业组成联合体、绑定本地企业明确工程专业分包等方式,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减少产值外流。强化企业服务,建立全州建筑业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库,加快企业自我转型升级。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推进“苍洱云”、数据中枢、智慧教育、科技治超、智慧停车等在建重大项目建设,新开工5个以上数字经济和数字赋能重大项目。加快数据归集、上云、适配等工作,全面完成州级部门数据归集,启动并完成12县市的数据归集工作,扎实抓好数据要素治理省州一体化试点城市建设。以理政中心为抓手,加快城市大脑建设。谋划数据要素交易中心建设。不断完善云南信创(大理)产业园建设,深化与中国电子等头部企业合作。选取大理、宾川、鹤庆、弥渡、永平等基础较好的县市实施一批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加快景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场所数字化改造。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多措并举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行“一企一策”精准帮扶,落实国家新一轮减税降费惠企政策,实施财政奖补、社保降费减负政策等“组合拳”,切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力争全州市场主体数量达31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25.13万户、农业企业7248户、建筑业企业6122户、批零住餐企业18051户、服务业企业20700户、工业企业3683户。积极培育一批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加快提升核心企业创新能力。

(二)实施项目攻坚,强化投资拉动。把2022年作为全州“项目攻坚年”,像抓脱贫攻坚一样抓项目工作,探索建立项目全周期常态化推进机制,制定全州重大项目攻坚行动方案,全面提升项目建设全周期工作水平。强化项目谋划。在原有项目库基础上,按照国家关于“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导向,围绕全州“445”现代产业体系,抓紧再谋划、储备和推进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建设项目,力争实现“储备项目翻番”。每个县谋划储备10个以上重点项目。打牢前期工作基础。加快实施全州“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进一步创新前期投入方式,在对项目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实行差别化保障,不断提高项目成熟度和转化率,确保年度投资项目对投资计划的支撑显著提高,力争实现“支撑项目投资翻番”。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力争上半年实现年度计划开工项目开工率达90%以上。强化项目协调推进。完善全州重大项目综合协调推进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努力疏通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难点。继续实行州级领导挂钩重大项目责任制、项目集中开工制。强化正向激励,继续实行投资以奖代补。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优先保障成熟度高的项目开工建设。建立常态化银政企融资对接机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把产业项目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强化产业项目引进、落地和实施,力争实现“产业投资占比翻番”。提升基础设施承载力。交通方面,启动大理铁路枢纽扩能改造工程和大理火车站站房提升改造工程,争取大攀铁路开工建设,确保大瑞铁路(大保段)和祥云财富工业园区铁路专线建成通车,配合做好昆楚大高铁项目前期工作。完成楚大扩容、大南、大漾云、宾南4个项目扫尾,确保实现“县县通高”。全力推进鹤剑兰等6个高速公路在建项目建设,力争云永、永昌高速全线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剑洱、弥昌、云泸、大攀4个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开工建设。持续推进金沙江沿江、巍凤2个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大理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启动建设。深入推进水运和枢纽站场站、国省道、农村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方面,全力推进桃源水库、海稍水库扩建工程、鲁地拉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配套工程等大中型水利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推进洱海大型灌区、新兴苴水库扩建工程、西洱河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等大中型水利项目前期工作。新型城镇化方面,加快大理市、祥云县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美丽县城、特色小镇、县市棚户区及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引导房地产产业健康发展,加快贸鑫园、泰兴市场片区提升改造、大理大华中心、宾川檀悦府等房地产项目建设。社会事业方面,加快滇西区域医疗中心、大理州医院医疗核心区、大理州传染病医院和大理大学创新创业实训中心、成果孵化及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等在建项目建设,实施好各县市职业教育实训基础设施项目。积极推进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实验实训中心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建设。推动产业投资扩量提质。农业方面,加快大理市、剑川县、洱源县、鹤庆县等乡村振兴示范园项目实施,全力推进全州乳业振兴项目建设。能源以外工业方面,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围绕先进制造业、新材料、生物制药等重点产业,全力推进硅光伏产业链、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和绿色铝产业链等一批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文旅方面,加快推进普德赋云南大理国际度假项目前期工作并尽快开工建设,推进茶马古道基础设施建设、大理古城南门旅游文化广场、剑川木雕特色小镇、大理苍山石门关国家4A级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建设等项目建设。能源工业方面,加快纳入全省“保供给促投资”的11个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实现7月底前全部并网发电。加快以鹤庆、祥云和弥渡3县为重点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更多新能源项目落地实施。推进金沙江、澜沧江流域大理段“风光水储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输变电、天然气管网和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全力做好3个获保留煤矿的相关上报审批工作,争取尽早开工。数字经济方面,加快云南信创(大理)产业园创新中心(云港项目)等项目推进。

(三)推动消费升级,增强内需动力。全力扩大消费。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和国际旅游零售先行试验区建设。优化消费生态,提升商品服务供给质量,跨界融合发展特色消费市场,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群体,挖掘“消费大理”新增长点。出台支持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促进汽车消费恢复性增长和升级。稳定住房、燃油等大宗消费,扩大文化、健康、体育、信息等新型消费,鼓励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加强企业培育,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50户。完善市场体系,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推动传统商贸转型升级,加快专业市场建设,鼓励每个县市打造2个以上特色街区。推动“数字+”消费,鼓励电子商务多元化发展,加快大理、祥云、鹤庆等县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深入推进“旅游革命”。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多措并举恢复旅游市场人气。适时开展旅游消费季活动,加强与周边州市旅游互推互送。强化文旅企业帮扶,积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高水平编制国际旅游名城规划,加大品牌目的地创建。完善国际化旅游基础设施,引入一批高星级酒店,建成100个精品民宿和半山酒店。持续推进“一带三道十八廊”建设,加快推进普德赋主题公园等120个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加大生态旅居、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研学科考、养生养老等新业态新产品开发力度,发展新型乡村旅游,打造宾川新庄村等一批智慧旅游示范村镇。实施市场整治和涉旅企业诚信评价,广泛开展文明旅游“彩云行动”。全州海内外旅游者人数增长15%,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7%。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大理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申报建设。加快推进滇西(祥云)物流港(北港)物流仓储(一期)项目建设,启动二期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物流龙头企业,推动物流产业提质增效,现代物流产业总收入增长15%。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地方性小微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小微企业数据“一网共享”。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长8%,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0%。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出台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厘清房地产投机需求与刚需、改善性需求、康养旅居需求,对需求端实施分类管理。依托全州“房地产项目监测平台”,对房地产项目开展实时监测。科学制定供地计划,控制供地节奏,盘活闲置、低效土地资源。鼓励商业银行在符合国家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的前提下,对房地产贷款额度应用尽用,加大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力度。加大城市营销,积极拓宽商品房外销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充分挖掘需求潜力,推动医疗健康、养老托育、家政物业、文旅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提质扩容。

(四)加快城镇化建设,提升承载能力。加快构建城镇化新格局。坚持保护和发展相协调,统筹三条控制线,加快推进州、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加快构建“一城三区四单元”城镇发展格局,强化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加快实施一批城市道路连通、功能配套、集中建园、产业转移等支撑项目。积极谋划和推进大理州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率先打造“大祥巍”半小时经济圈道路快速系统。强化骨干电网对祥云、鹤庆、关巍新片区清洁载能产业发展用电需求保障。挖掘“四单元”各县产业优势,对“单元内”原材料供应和产品生产、加工、贸易一条链有机整合,实现“单元内”产业一体化发展。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提高城市品质。扎实开展城市体检,建立城市更新项目库。加强城市形象设计和风貌管控,凸显城乡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启动“两馆一中心”、城市智轨等城市品质提升重大项目。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推进城市污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1955户,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0万平方米,全州充电站(桩)新增充电枪功率增长50%以上,不断扩大112个乡镇充电基础设施覆盖面。加快城镇天然气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推进住宅小区配套天然气管道、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积极提高天然气用户安装率,全州天然气消费量增长25%。持续巩固园林城市(县城)创建成果,高质量建设主题公园、带状公园、节点公园,谋划打造城际公园。扎实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确保12县市均达到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标准。补齐县城公共设施短板,建设高品质生活空间,力争南涧县、宾川县和祥云县创建为“美丽县城”,剑川木雕小镇创建为“特色小镇”。加快大理市、剑川县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力争剑川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获批,积极申报洱源老县城片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完成《大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修订,启动新一轮名城(镇村街)保护规划修编或编制。

(五)加快乡村振兴,推动强村富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巩固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实现巩固成果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产业帮扶、村集体经济、培训就业“四个全覆盖”。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加快建立稳定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全州村集体经营收入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90%以上。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落实好医疗保障和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实行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持续巩固好“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保障成果。以漾濞、洱源、鹤庆等受灾地区为重点,做好因灾返贫监测和帮扶。举全州之力推进乡村振兴。按照“有序衔接”和“平稳过渡”原则,建立健全“一平台三机制”。落实好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保持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坚持“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思路,围绕6大重点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着力打造“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推进产业帮扶、村集体经济、扶志扶智全覆盖,强化“双绑”利益联结,培育富民乡村产业。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不断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加大财政投入,健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扩大农民财产性收入。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成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1000公里。改建4.7万座农村卫生户厕、348座100户以上规模较大自然村及洱海流域自然村卫生公厕。实施农村供水保障三年专项行动,启动实施70件以上农村供水工程。实现全州2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信号全覆盖。扎实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实现实用性村庄规划应编尽编。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美丽乡村和美丽庭院建设,创建美丽村庄60个以上。深化乡村治理,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普及科学知识,推进移风易俗。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打造善治乡村。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加快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以大理洱海海西乡村振兴示范园创建为引领,将海西片区打造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六)加强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强化苍山洱海一体保护。深入开展苍山洱海生态资源系统调查,积极申报国家级科考项目。加快推进苍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着力实施管护能力提升、科研监测体系建设、生物多样性和地质遗迹保护等项目,全面提升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实施“六个两年行动”,以洱海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全国试点为契机,提速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实施清水疏导、入湖河道沟渠综合治理、水质提升改善工程,力争27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Ⅱ类。抓实“三禁四推”工作,实施好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两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快推进以海西片区为重点的规模化绿色生态高效农业建设,落实洱海流域绿色有机种植奖补政策。加快划定洱海湖泊生态红线和湖泊生态黄线,加快布局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等产业。统筹推进截污体系提质增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等工作。编制洱海保护管理规划,力争洱海科研基地挂牌运行,健全洱海流域生态监测体系。推动洱海水质持续改善,力争不发生规模化藻华。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生态修复。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大海东面山绿化提质增效工作力度,加快森林城市、森林流域、森林绿道、森林乡村、绿色庭院建设,完成营造林20万亩,实施封山育林21.7万亩。摸清全州草原资源底数,加快推进退化草原修复治理。抓好各类自然保护地的生态资源保护。加强湿地保护制度体系建设,湿地保护率62.5%以上。加快美丽河湖建设,创建美丽河湖12件。以COP15大会召开为契机,加快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柴油货车污染和施工扬尘污染治理,抓好水系保护治理,系统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防治与安全利用,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启动大理州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倡导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深入开展“绿色国土、绿色开发、绿色农业、绿色食品、绿色出行、绿色能源、绿色金融”七大行动。落实好国家、省关于碳达峰的各项政策措施,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开展节能减碳改造。持续优化用能结构,全州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45.5%。

(七)加快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优化监管方式。推进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提升主体信用评级,力争新增两个AA平台。优化政务服务,推进行政审批、“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抓实“跨省通办”事项落地,梳理发布一批“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办理事项,加快推进“一颗印章管审批”“一网通办”。推进网上服务向移动、自助终端等延伸。强化财政管理,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积极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压实县市政府偿债主体责任,确保按时足额还本付息,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确保能源安全。确保11个光伏项目建成发电,再争取一批新能源项目落地建设,全年新增电力总装机200万千瓦。组织开展流域梯级电站联合调度,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增长25%,交易电量占社会用电量70%以上。加强油气储备,形成满足15天境内日均成品油销售量的储备规模、不低于年用气量5%的储气能力。督促煤炭企业保持合理库存。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省下达的任务。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积极申建大理口岸机场,加快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申建,支持经开区保税物流中心和智能物流园建设运营。推动英国帝亚吉欧威士忌生产及体验中心等项目建成投运。巩固与成都、台州等友好城市的协同发展,加强与临沧等周边州市在通道建设、澜沧江流域保护开发、文化旅游、农业产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强化“一把手”招商,提高招商队伍专业化水平,整合全州招商资源,全方位做好服务保障。围绕绿色铝、绿色硅延链补链强链和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聚集发展,开展定向招商、填空招商和点对点招商,积极引进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产业链主导企业。推进沪滇科技合作项目落地,结合我州实际,积极承接东部沿海省份产业转移。全州引进州外到位资金增长12%以上。持续扩大外贸规模,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培育和招引一批新兴自营进出口企业,全州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

(八)强化民生保障,建设“幸福大理”。全力保就业。加大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着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抓好援企稳岗,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灵活就业。新增城镇就业3.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930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贷免扶补和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6000人(户)。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参保扩面行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35.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8.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38万人,参保率95%以上。合理提高社保待遇水平,强化社保基金风险防控。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一老一小”问题整体解决。增加养老托育服务供给,实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促进医养结合,每个县市至少建成1家医养结合机构。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全面完成漾濞“5·21”地震、洱源“9·13”大型山洪泥石流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完成地震受损民房恢复重建34579户。联动做好粮油、猪肉、蔬菜等民生商品和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整治行动,坚决防控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完善从严疫情防控机制,守牢不出现聚集性疫情和疫情反弹的底线。繁荣各项社会事业。提升教育质量。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2%以上。扎实抓好中小学“五项管理”及“双减”“双升”工作,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合理有序增加城镇学校学位供给,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实施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推进普通高中扩容提质,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4%以上。实施中职“强基”“双优”和高职“双高计划”,加强大理大学“一流大学、最美校园”建设,支持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特色化办学。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实施好滇西区域医疗中心、州医院医疗核心区、览海妇产医院、云龙县中医医院、大理市妇幼保健院等项目。抓实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晋级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乡镇卫生院慢病管理中心23个,壮大乡村医生队伍。开展“百名白州名中医”评选工作。推进健康大理行动,全州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1%、力争达22%。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文化实力。推进大理文旅资源数字孪生及“一张图”平台建设,建好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系列分馆,全面启动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大理分中心建设。推进文艺创作繁荣发展,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太和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强化“四名一文一传”保护。启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备战云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积极引进举办知名体育赛事,落实好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高质量推进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州重新申报工作,加快实施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加强退役军人服务、统计调查、侨务、保密、气象、地方志等工作,积极发展红十字、妇女儿童、青少年事业。

各位代表,2022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全力推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


名词注释:

1.能耗“双控”: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

2.IDC: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DataCenter),即通过互联网通信线路、带宽资源,建立标准化的专业级机房环境。

3.三禁四推:禁止销售使用含氮磷化肥、推行有机肥替代;禁止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禁止种植以大蒜为主的大水大肥农作物,调整产业结构,推行农作物绿色生态种植;推行畜禽标准化及渔业生态健康养殖。

4.双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绑定发展,龙头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或直接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绑定发展。

5.紧密型医共体:医共体是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是能够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病再转诊”的就医新模式。

6.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12年由东盟发起,由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于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署。

7.五项管理:心态管理、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学习管理和行动管理。

8.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9.双升: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10.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11.风光水储一体化:从单一的新能源到多种新能源(风能、光能、水能等)耦合并网,提升并网的稳定性,让电网在选择上网电量时有了更大空间。

12.两馆一中心:国际展览馆、城市规划馆、国际会议中心。

13.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14.三保障: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15.两高:高污染、高耗能。

16.双高: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

17.双优:优质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

18.四名一文一传: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街、名村、文物建筑和传统村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