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永平 / 永平概况

永平概况

发布时间: 2024-06-03

永平县位于大理州西部、澜沧江东岸,是大理州的“西大门”。县城驻地博南镇,东距大理市89公里,西距保山市76公里。永平自古就是云南腹地通往保山、怒江、德宏等地的交通咽喉和通往缅甸、印度等南亚国家的交通要冲,古有博南古道,近有支持滇西抗战的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今有320国道、杭瑞高速公路和在建的大瑞铁路穿境而过。全县国土面积2884平方公里,93.8%属山区。全县辖43镇,有72个村委会和3个社区居委会。

(一)历史沿革。早在3700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永平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新光遗址”。公元前永平属哀牢国。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置县,称博南,隶永昌郡,系以境内名山博南山而命名。东晋永和中(公元345355年),为纪念东汉明帝永平年间置县的历史,改称永平县。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改置胜乡郡,属南诏,隶属永昌节度。宋代大理国时期,仍称胜乡郡,隶永昌府管辖。公元1257年,改胜乡郡为永平千户所。公元1274年,因人地平和,且又隶归永昌管辖,改称永平县并沿用至今,寓有“永远安定太平”之意。历史名人徐霞客、杨升庵,近代名人徐悲鸿、李根源、埃德加·斯诺都曾经行住永平,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描写永平的兰沧歌“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兰津;渡澜沧,为他人”收入《水经注》,是云南最早的歌谣。194912月,永平由保山划归大理。195810月,云龙、永平两县合并,称永平县。19613月,又恢复永平、云龙两县原建置至今。

(二)地形地貌。永平县地处云岭山脉分支博南山和云台山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峦重叠,河谷纵横,海拔差异较大,高山、河谷、坝子纵横交错。境内最高海拔点2933米(北斗乡双河村青神龙山),最低海拔点1130米(水泄乡瓦厂村渔坝平坦),海拔高差1803米,县城海拔1620米。银江河为县内主要河流,由西北向东南纵贯县境,最后注入澜沧江。过境河流有澜沧江、顺濞河。顺濞河之西、银江河之东是云台山,银江河之西、澜沧江之东是博南山,形成三河(江)夹两山的独特地形。

(三)气候气象。永平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海拔高低差异大,立体气候较为明显,按垂直气候可分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六个气候带,又有“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之说。

(四)自然资源。永平自然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种类有27种,其中金属矿15种,非金属矿12种,已开采的矿产有金、银、铜、铁、铅、硫砷、汞、水晶石、煤、磷、高岭土、石灰石等20余种(其中以铜、铁的储量最多)。有林地面积303万亩,活立木蓄积1220.8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2.88%,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有核桃生产基地158.7万亩、高山生态茶基地5万亩、中药材基地3万亩,是省政府命名的第一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有药用植物资源重楼、天麻、杜仲、黄柏等439种。全县水资源总量10.08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3.96万千瓦。

(五)旅游名胜。永平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厚重。博南古道在境内绵亘100多公里,沿途文物古迹众多、庙宇庵堂林立,至今仍有兰津古渡、霁虹桥、江顶寺门楼、凤鸣桥、永国寺、杉阳西山寺、曲硐清真寺、万松庵等遗址遗迹,以及曲硐、花桥、杉阳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养生休闲胜地“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原始森林20万亩、各类珍稀动植物1000余种,被誉为“滇西地区物种基因库”,园内有被誉为“滇西名胜”的金光寺,有第四冰期“活化石”滇藏木兰,有面积达2万亩、数量逾300余万株的“云南山茶谷”。

(六)风物特产。永平县境内有泡核桃、生态茶、白木瓜、松茸、黑木耳、白大蒜、缅桂等土特产品和特色花卉,素有“缅桂之乡”“白木瓜之乡”“白皮大蒜之乡”“木莲之乡”“美食之乡”“中国核桃之乡”等美誉。永平腊鹅、牛干巴、泡大蒜、泡辣椒等名优特产畅销各地,曲硐回族清真美食享誉滇西,永平黄焖鸡更有“滇西一只鸡”“滇西名菜头牌”“鸡中第一味”的盛誉。

(七)民风民俗。永平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汉族、彝族、回族、白族、傈僳族、苗族6个民族为世居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马帮文化、边屯文化融合,形成了独特艺术魅力的服饰、建筑、习俗、歌舞、技艺。境内各民族源远流长的民间舞蹈、情真意切的山歌民谣、自娱自乐的民间音乐、世代口传的民间故事,无不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充满着浓郁的古道特色。